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入选南开大学百名青年学科带头人计划,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研究》首席专家,获得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全球价值链、生产网络、区域产业分析和运输经济学,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承担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咨询课题50余项。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Applied Economics》、《中国工业经济》、《世界经济》等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多篇获得新华文摘、中国社科文摘、高校文科学术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兼任中国工业经济学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Empirical Economics》、《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等期刊匿名审稿人,多篇咨政建言获得正国级、副国级和省部级领导批示。
招生专业:产业经济学,报名“申请一考核”制博士研究生参见南开大学研招网经济学院招生目录,报名推免直博生参见南开大学研招网及经发院相关公告。
2001年 毕业于南开大学商学院,获得本科学士学位
2004年 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获得硕士研究生学位
2007年 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学院,获得博士研究生学位
2007年7月至今 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 教师
2018年-2019年 美国莱斯大学访问学者
论文
[1] 刘维林. 新发展格局下全球生产网络与劳动报酬份额变动[J].经济研究,2022(10):86-102.
[2] Weilin Liu and Robin C. Sickles. Industry-specific productivity and spillovers through input-output linkages: Evidence from Asia-Pacific value chain. 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 (AJG(ABS)三星期刊), 2024,Vol 70(2):345-369.
[3] 刘维林,程倩,余泳泽. 双循环技术溢出视角下中国产业技术进步的网络效应研究——基于全球生产网络下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传导测算 [J].管理世界,2023,39(5):38-53. 人大复印资料《产业经济》2023年第9期全文转载
[4] 刘维林,李雪家.从机器换人到人机协同——最低工资标准视角下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提升的机理与实证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24,(12):148-169.
[5] 刘维林,颜钶洋.中国制造产业链集聚的生产率效应[J].经济问题探索,2024,(04):103-123.
[6] Weilin Liu and Qian Cheng.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 technology spillover, and shock transmission. Applied Economics, 2021, Volume 53(60):7020-7036.
[7] 刘维林. 新发展格局下推进产业体系现代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3-15.《新华文摘》2023年第11期全文转载.
[8] 刘维林,程倩. 数字产业渗透、全球生产网络与非对称技术进步溢出[J].中国工业经济,2023(03): 96-114. 人大复印资料《世界经济导刊》2023年第7期全文转载
[9]刘维林,魏宜静.产业数字化如何推动贸易网络枢纽地位提升?[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3(03):61-74.
[10] 刘维林, 刘秉镰. 新时代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J].改革,2022(11):15-23.
[11] 刘维林.劳动要素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变迁——基于报酬份额与嵌入深度的考察[J].中国工业经济,2021(01):76-94.《新华文摘》2021年11期论点摘编转载.《世界经济年鉴2022》“国际发展经济学十佳中文论文”
[12] Weilin Liu, Qian Cheng, and Robin C. Sickles. Productivity Growth and Spillover across European and American Industries: A Global Value Perspective Based on EU KLEMS . International Productivity Monitor, 2022, Vol 43(2), 86-109.
[13] 刘维林.中美价值链分工的技术溢出效应与脱钩冲击[J].国际经贸探索,2022(01):68-82. 人大复印资料《世界经济导刊》2022年第8期全文转载
[14] 刘维林.地方公共服务如何成为新型城镇化的新动力?——基于要素集聚及空间外溢效应的检验[J].城市发展研究,2021(09) :109-115.
[15] 刘维林,王艺斌. 数字经济赋能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效应与机制研究[J].南方经济,2022(08):73-91.人大复印资料《区域与城市经济》2023年第1期全文转载
[16] 刘维林,程倩,王敏.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美贸易摩擦的就业影响测算[J].中国人口科学,2020(02):15-29+126.
[17] 刘维林.中国式出口的价值创造之谜: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解析[J].世界经济,2015(03):3-28.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5(8)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5(3)转载,《世界经济年鉴2016》“国际贸易学十佳中文论文”
[18] 王玲,刘维林,陈华倩,车宇轩.交通强国战略下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的网络地位评估与提升策略——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J].软科学,2021,35(3):15-21.
[19] Lanbing Li, Binglian Liu, Weilin Liu, YungHo Chiu. 'Efficiency Evaluation of the Regional High-Tech Industry in China: A New Framework Based on Meta-Frontier Dynamic DEA Analysis”[J].Socio-Economic Planning Sciences, 2017 (2).
[20] 刘维林,李兰冰,刘玉海. 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中国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J].中国工业经济,2014(6) :83-95.人大复印资料.国际贸易研究,2014(8)转载.
[21] Weilin Liu, Lanbing Li, and Yuhai Liu. The Dual Effects of Global Value Chain Embeddedness on Chinese Exports’Technological Sophistication[J]. China Economist, 2015,Volume 10, (1), 58-72.
[22] 陈文玲,刘秉镰,刘维林. 新经济爆发性增长的内在动因——互联网革命与传统业态变革”,[J].全球化,2016(07)
[23] 刘维林.发挥口岸引领作用 推动建立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J].港口经济,2017,(03):11-13.
[24] 刘维林.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天津轨道交通发展的对策研究[J].城市,2015(1):33-36.
[25] 刘维林,徐放.“保险产业省际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与贡献测度——基于Shapley值过程的实证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4(2)
[26] 刘维林.产品架构与功能架构的双重嵌入——本土制造业突破GVC低端锁定的攀升途径[J].中国工业经济,2012(1)
[27] 刘维林.区域物流系统与经济增长的动态耦合机理与实证仿真[J].经济地理,2011(9)
[28] 刘维林,徐放. 中国保险产业区域分异的微观机理与实证分析[J].现代财经,2012年(11)人大复印资料《金融与保险》2013年第3期全文转载
[29] 刘维林.西方国家地方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多元谱系与经验借鉴[J].现代经济探讨,2012年7月
[30] 刘维林.地方公共服务的供给制度:一个分析框架[J].经济问题探索,2012年10月
[31] 刘维林.基于动态蚁群算法的集装箱国际多式联运路径优化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09),(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J].物流管理,2012(12)全文转载
[32] 徐放,刘维林. 商业医保合作模式创新与风险管控机制优化浅探. [J].现代财经,2011(10)
[33] 刘维林.世界航天工业的产业链结构与发展特征[J].港口经济,2011(11)
[34] 刘维林.‘十二五’时期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方式转型思考应用[J].港口经济,2010(12)
[35] 刘维林.中国多式联运发展的未来趋势[J].港口经济.2010(11)
[36] 刘维林.我国综合交通网络一体化面临的问题与整合途径[J].港口经济,2009(12)
[37] 刘维林.世界航空制造产业的国际分工体系与协作方式[J].港口经济,2009(06)
[38] 刘维林.构建与国际航运中心相适应的天津现代服务产业体系[J].港口经济,2008(12)
[39] 刘秉镰,刘维林. 准公共物品私人供给机制的博弈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7(08)
[40] Liu Binglian, Liu Weilin, Chen Chengping“The Efficiency of Container Terminals in Mainland China: an Application of DEA Approach”WICOM 2008(EI),2008(03)
专著
[1] 《地方公共服务的供给制度演化与多中心协同治理体系研究》(独著) 南开大学出版社,2021
[2] 《区域产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绩效与升级路径研究》(独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3] 《数字经济与中国2023》(分章作者)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23
[4] 《数字经济与中国2024》(分章作者)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24
[5] 《互联网革命与中国业态变革》(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课题组副组长),中国经济出版社,2016
[6] 《产业经济学》(分章作者).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年版、2020年版
[7]《中国区域产业经济研究》(分章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0年版
[8] 《国际经济分析与展望》(全球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展望分章作者).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2016
[9] 《中国交通运输产业的政府规制改革》(分章作者).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10] 《中国交通运输产业的改革与发展》(分章作者).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11] 《区域经济发展与物流系统规划》(分章作者).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12] Contemporary Logistics in China: An introduction.(分章作者).World Scientific,2011
[13] Contemporary Logistics in China Transformation and Revitalization.(分章作者).World Scientific,2012
[14] 《天津滨海新区工业发展报告》(分章作者).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
[15] 《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08/2010/2013]》(分章主编),中国物资出版社,2008/2010/2013
[16] 《产业经济学》(分章作者).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17] 《交通运输发展理论与实践》(分篇副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18] 《物流基础知识》(分章作者).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9] 《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02/2003/2005]》(分章主编、副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2004/2006
论文
[1] 刘维林. 新发展格局下全球生产网络与劳动报酬份额变动[J].经济研究,2022(10):86-102.
[2] Weilin Liu and Robin C. Sickles. Industry-specific productivity and spillovers through input-output linkages: Evidence from Asia-Pacific value chain. 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 (AJG(ABS)三星期刊), 2024,Vol 70(2):345-369.
[3] 刘维林,程倩,余泳泽. 双循环技术溢出视角下中国产业技术进步的网络效应研究——基于全球生产网络下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传导测算 [J].管理世界,2023,39(5):38-53. 人大复印资料《产业经济》2023年第9期全文转载
[4] 刘维林,李雪家.从机器换人到人机协同——最低工资标准视角下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提升的机理与实证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24,(12):148-169.
[5] 刘维林,颜钶洋.中国制造产业链集聚的生产率效应[J].经济问题探索,2024,(04):103-123.
[6] Weilin Liu and Qian Cheng.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 technology spillover, and shock transmission. Applied Economics, 2021, Volume 53(60):7020-7036.
[7] 刘维林. 新发展格局下推进产业体系现代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3-15.《新华文摘》2023年第11期全文转载.
[8] 刘维林,程倩. 数字产业渗透、全球生产网络与非对称技术进步溢出[J].中国工业经济,2023(03): 96-114. 人大复印资料《世界经济导刊》2023年第7期全文转载
[9]刘维林,魏宜静.产业数字化如何推动贸易网络枢纽地位提升?[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3(03):61-74.
[10] 刘维林, 刘秉镰. 新时代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J].改革,2022(11):15-23.
[11] 刘维林.劳动要素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变迁——基于报酬份额与嵌入深度的考察[J].中国工业经济,2021(01):76-94.《新华文摘》2021年11期论点摘编转载.《世界经济年鉴2022》“国际发展经济学十佳中文论文”
[12] Weilin Liu, Qian Cheng, and Robin C. Sickles. Productivity Growth and Spillover across European and American Industries: A Global Value Perspective Based on EU KLEMS . International Productivity Monitor, 2022, Vol 43(2), 86-109.
[13] 刘维林.中美价值链分工的技术溢出效应与脱钩冲击[J].国际经贸探索,2022(01):68-82. 人大复印资料《世界经济导刊》2022年第8期全文转载
[14] 刘维林.地方公共服务如何成为新型城镇化的新动力?——基于要素集聚及空间外溢效应的检验[J].城市发展研究,2021(09) :109-115.
[15] 刘维林,王艺斌. 数字经济赋能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效应与机制研究[J].南方经济,2022(08):73-91.人大复印资料《区域与城市经济》2023年第1期全文转载
[16] 刘维林,程倩,王敏.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美贸易摩擦的就业影响测算[J].中国人口科学,2020(02):15-29+126.
[17] 刘维林.中国式出口的价值创造之谜: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解析[J].世界经济,2015(03):3-28.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5(8)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5(3)转载,《世界经济年鉴2016》“国际贸易学十佳中文论文”
[18] 王玲,刘维林,陈华倩,车宇轩.交通强国战略下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的网络地位评估与提升策略——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J].软科学,2021,35(3):15-21.
[19] Lanbing Li, Binglian Liu, Weilin Liu, YungHo Chiu. 'Efficiency Evaluation of the Regional High-Tech Industry in China: A New Framework Based on Meta-Frontier Dynamic DEA Analysis”[J].Socio-Economic Planning Sciences, 2017 (2).
[20] 刘维林,李兰冰,刘玉海. 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中国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J].中国工业经济,2014(6) :83-95.人大复印资料.国际贸易研究,2014(8)转载.
[21] Weilin Liu, Lanbing Li, and Yuhai Liu. The Dual Effects of Global Value Chain Embeddedness on Chinese Exports’Technological Sophistication[J]. China Economist, 2015,Volume 10, (1), 58-72.
[22] 陈文玲,刘秉镰,刘维林. 新经济爆发性增长的内在动因——互联网革命与传统业态变革”,[J].全球化,2016(07)
[23] 刘维林.发挥口岸引领作用 推动建立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J].港口经济,2017,(03):11-13.
[24] 刘维林.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天津轨道交通发展的对策研究[J].城市,2015(1):33-36.
[25] 刘维林,徐放.“保险产业省际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与贡献测度——基于Shapley值过程的实证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4(2)
[26] 刘维林.产品架构与功能架构的双重嵌入——本土制造业突破GVC低端锁定的攀升途径[J].中国工业经济,2012(1)
[27] 刘维林.区域物流系统与经济增长的动态耦合机理与实证仿真[J].经济地理,2011(9)
[28] 刘维林,徐放. 中国保险产业区域分异的微观机理与实证分析[J].现代财经,2012年(11)人大复印资料《金融与保险》2013年第3期全文转载
[29] 刘维林.西方国家地方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多元谱系与经验借鉴[J].现代经济探讨,2012年7月
[30] 刘维林.地方公共服务的供给制度:一个分析框架[J].经济问题探索,2012年10月
[31] 刘维林.基于动态蚁群算法的集装箱国际多式联运路径优化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09),(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J].物流管理,2012(12)全文转载
[32] 徐放,刘维林. 商业医保合作模式创新与风险管控机制优化浅探. [J].现代财经,2011(10)
[33] 刘维林.世界航天工业的产业链结构与发展特征[J].港口经济,2011(11)
[34] 刘维林.‘十二五’时期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方式转型思考应用[J].港口经济,2010(12)
[35] 刘维林.中国多式联运发展的未来趋势[J].港口经济.2010(11)
[36] 刘维林.我国综合交通网络一体化面临的问题与整合途径[J].港口经济,2009(12)
[37] 刘维林.世界航空制造产业的国际分工体系与协作方式[J].港口经济,2009(06)
[38] 刘维林.构建与国际航运中心相适应的天津现代服务产业体系[J].港口经济,2008(12)
[39] 刘秉镰,刘维林. 准公共物品私人供给机制的博弈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7(08)
[40] Liu Binglian, Liu Weilin, Chen Chengping“The Efficiency of Container Terminals in Mainland China: an Application of DEA Approach”WICOM 2008(EI),2008(03)
专著
[1] 《地方公共服务的供给制度演化与多中心协同治理体系研究》(独著) 南开大学出版社,2021
[2] 《区域产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绩效与升级路径研究》(独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3] 《数字经济与中国2023》(分章作者)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23
[4] 《数字经济与中国2024》(分章作者)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24
[5] 《互联网革命与中国业态变革》(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课题组副组长),中国经济出版社,2016
[6] 《产业经济学》(分章作者).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年版、2020年版
[7]《中国区域产业经济研究》(分章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0年版
[8] 《国际经济分析与展望》(全球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展望分章作者).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2016
[9] 《中国交通运输产业的政府规制改革》(分章作者).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10] 《中国交通运输产业的改革与发展》(分章作者).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11] 《区域经济发展与物流系统规划》(分章作者).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12] Contemporary Logistics in China: An introduction.(分章作者).World Scientific,2011
[13] Contemporary Logistics in China Transformation and Revitalization.(分章作者).World Scientific,2012
[14] 《天津滨海新区工业发展报告》(分章作者).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
[15] 《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08/2010/2013]》(分章主编),中国物资出版社,2008/2010/2013
[16] 《产业经济学》(分章作者).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17] 《交通运输发展理论与实践》(分篇副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18] 《物流基础知识》(分章作者).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9] 《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02/2003/2005]》(分章主编、副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2004/2006
论文
[1] 刘维林. 新发展格局下全球生产网络与劳动报酬份额变动[J].经济研究,2022(10):86-102.
[2] Weilin Liu and Robin C. Sickles. Industry-specific productivity and spillovers through input-output linkages: Evidence from Asia-Pacific value chain. 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 (AJG(ABS)三星期刊), 2024,Vol 70(2):345-369.
[3] 刘维林,程倩,余泳泽. 双循环技术溢出视角下中国产业技术进步的网络效应研究——基于全球生产网络下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传导测算 [J].管理世界,2023,39(5):38-53. 人大复印资料《产业经济》2023年第9期全文转载
[4] 刘维林,李雪家.从机器换人到人机协同——最低工资标准视角下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提升的机理与实证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24,(12):148-169.
[5] 刘维林,颜钶洋.中国制造产业链集聚的生产率效应[J].经济问题探索,2024,(04):103-123.
[6] Weilin Liu and Qian Cheng.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 technology spillover, and shock transmission. Applied Economics, 2021, Volume 53(60):7020-7036.
[7] 刘维林. 新发展格局下推进产业体系现代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3-15.《新华文摘》2023年第11期全文转载.
[8] 刘维林,程倩. 数字产业渗透、全球生产网络与非对称技术进步溢出[J].中国工业经济,2023(03): 96-114. 人大复印资料《世界经济导刊》2023年第7期全文转载
[9]刘维林,魏宜静.产业数字化如何推动贸易网络枢纽地位提升?[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3(03):61-74.
[10] 刘维林, 刘秉镰. 新时代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J].改革,2022(11):15-23.
[11] 刘维林.劳动要素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变迁——基于报酬份额与嵌入深度的考察[J].中国工业经济,2021(01):76-94.《新华文摘》2021年11期论点摘编转载.《世界经济年鉴2022》“国际发展经济学十佳中文论文”
[12] Weilin Liu, Qian Cheng, and Robin C. Sickles. Productivity Growth and Spillover across European and American Industries: A Global Value Perspective Based on EU KLEMS . International Productivity Monitor, 2022, Vol 43(2), 86-109.
[13] 刘维林.中美价值链分工的技术溢出效应与脱钩冲击[J].国际经贸探索,2022(01):68-82. 人大复印资料《世界经济导刊》2022年第8期全文转载
[14] 刘维林.地方公共服务如何成为新型城镇化的新动力?——基于要素集聚及空间外溢效应的检验[J].城市发展研究,2021(09) :109-115.
[15] 刘维林,王艺斌. 数字经济赋能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效应与机制研究[J].南方经济,2022(08):73-91.人大复印资料《区域与城市经济》2023年第1期全文转载
[16] 刘维林,程倩,王敏.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美贸易摩擦的就业影响测算[J].中国人口科学,2020(02):15-29+126.
[17] 刘维林.中国式出口的价值创造之谜: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解析[J].世界经济,2015(03):3-28.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5(8)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5(3)转载,《世界经济年鉴2016》“国际贸易学十佳中文论文”
[18] 王玲,刘维林,陈华倩,车宇轩.交通强国战略下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的网络地位评估与提升策略——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J].软科学,2021,35(3):15-21.
[19] Lanbing Li, Binglian Liu, Weilin Liu, YungHo Chiu. 'Efficiency Evaluation of the Regional High-Tech Industry in China: A New Framework Based on Meta-Frontier Dynamic DEA Analysis”[J].Socio-Economic Planning Sciences, 2017 (2).
[20] 刘维林,李兰冰,刘玉海. 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中国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J].中国工业经济,2014(6) :83-95.人大复印资料.国际贸易研究,2014(8)转载.
[21] Weilin Liu, Lanbing Li, and Yuhai Liu. The Dual Effects of Global Value Chain Embeddedness on Chinese Exports’Technological Sophistication[J]. China Economist, 2015,Volume 10, (1), 58-72.
[22] 陈文玲,刘秉镰,刘维林. 新经济爆发性增长的内在动因——互联网革命与传统业态变革”,[J].全球化,2016(07)
[23] 刘维林.发挥口岸引领作用 推动建立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J].港口经济,2017,(03):11-13.
[24] 刘维林.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天津轨道交通发展的对策研究[J].城市,2015(1):33-36.
[25] 刘维林,徐放.“保险产业省际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与贡献测度——基于Shapley值过程的实证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4(2)
[26] 刘维林.产品架构与功能架构的双重嵌入——本土制造业突破GVC低端锁定的攀升途径[J].中国工业经济,2012(1)
[27] 刘维林.区域物流系统与经济增长的动态耦合机理与实证仿真[J].经济地理,2011(9)
[28] 刘维林,徐放. 中国保险产业区域分异的微观机理与实证分析[J].现代财经,2012年(11)人大复印资料《金融与保险》2013年第3期全文转载
[29] 刘维林.西方国家地方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多元谱系与经验借鉴[J].现代经济探讨,2012年7月
[30] 刘维林.地方公共服务的供给制度:一个分析框架[J].经济问题探索,2012年10月
[31] 刘维林.基于动态蚁群算法的集装箱国际多式联运路径优化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09),(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J].物流管理,2012(12)全文转载
[32] 徐放,刘维林. 商业医保合作模式创新与风险管控机制优化浅探. [J].现代财经,2011(10)
[33] 刘维林.世界航天工业的产业链结构与发展特征[J].港口经济,2011(11)
[34] 刘维林.‘十二五’时期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方式转型思考应用[J].港口经济,2010(12)
[35] 刘维林.中国多式联运发展的未来趋势[J].港口经济.2010(11)
[36] 刘维林.我国综合交通网络一体化面临的问题与整合途径[J].港口经济,2009(12)
[37] 刘维林.世界航空制造产业的国际分工体系与协作方式[J].港口经济,2009(06)
[38] 刘维林.构建与国际航运中心相适应的天津现代服务产业体系[J].港口经济,2008(12)
[39] 刘秉镰,刘维林. 准公共物品私人供给机制的博弈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7(08)
[40] Liu Binglian, Liu Weilin, Chen Chengping“The Efficiency of Container Terminals in Mainland China: an Application of DEA Approach”WICOM 2008(EI),2008(03)
专著
[1] 《地方公共服务的供给制度演化与多中心协同治理体系研究》(独著) 南开大学出版社,2021
[2] 《区域产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绩效与升级路径研究》(独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3] 《数字经济与中国2023》(分章作者)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23
[4] 《数字经济与中国2024》(分章作者)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24
[5] 《互联网革命与中国业态变革》(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课题组副组长),中国经济出版社,2016
[6] 《产业经济学》(分章作者).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年版、2020年版
[7]《中国区域产业经济研究》(分章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0年版
[8] 《国际经济分析与展望》(全球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展望分章作者).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2016
[9] 《中国交通运输产业的政府规制改革》(分章作者).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10] 《中国交通运输产业的改革与发展》(分章作者).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11] 《区域经济发展与物流系统规划》(分章作者).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12] Contemporary Logistics in China: An introduction.(分章作者).World Scientific,2011
[13] Contemporary Logistics in China Transformation and Revitalization.(分章作者).World Scientific,2012
[14] 《天津滨海新区工业发展报告》(分章作者).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
[15] 《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08/2010/2013]》(分章主编),中国物资出版社,2008/2010/2013
[16] 《产业经济学》(分章作者).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17] 《交通运输发展理论与实践》(分篇副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18] 《物流基础知识》(分章作者).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9] 《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02/2003/2005]》(分章主编、副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2004/2006
论文
[1] 刘维林. 新发展格局下全球生产网络与劳动报酬份额变动[J].经济研究,2022(10):86-102.
[2] Weilin Liu and Robin C. Sickles. Industry-specific productivity and spillovers through input-output linkages: Evidence from Asia-Pacific value chain. 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 (AJG(ABS)三星期刊), 2024,Vol 70(2):345-369.
[3] 刘维林,程倩,余泳泽. 双循环技术溢出视角下中国产业技术进步的网络效应研究——基于全球生产网络下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传导测算 [J].管理世界,2023,39(5):38-53. 人大复印资料《产业经济》2023年第9期全文转载
[4] 刘维林,李雪家.从机器换人到人机协同——最低工资标准视角下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提升的机理与实证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24,(12):148-169.
[5] 刘维林,颜钶洋.中国制造产业链集聚的生产率效应[J].经济问题探索,2024,(04):103-123.
[6] Weilin Liu and Qian Cheng.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 technology spillover, and shock transmission. Applied Economics, 2021, Volume 53(60):7020-7036.
[7] 刘维林. 新发展格局下推进产业体系现代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3-15.《新华文摘》2023年第11期全文转载.
[8] 刘维林,程倩. 数字产业渗透、全球生产网络与非对称技术进步溢出[J].中国工业经济,2023(03): 96-114. 人大复印资料《世界经济导刊》2023年第7期全文转载
[9]刘维林,魏宜静.产业数字化如何推动贸易网络枢纽地位提升?[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3(03):61-74.
[10] 刘维林, 刘秉镰. 新时代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J].改革,2022(11):15-23.
[11] 刘维林.劳动要素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变迁——基于报酬份额与嵌入深度的考察[J].中国工业经济,2021(01):76-94.《新华文摘》2021年11期论点摘编转载.《世界经济年鉴2022》“国际发展经济学十佳中文论文”
[12] Weilin Liu, Qian Cheng, and Robin C. Sickles. Productivity Growth and Spillover across European and American Industries: A Global Value Perspective Based on EU KLEMS . International Productivity Monitor, 2022, Vol 43(2), 86-109.
[13] 刘维林.中美价值链分工的技术溢出效应与脱钩冲击[J].国际经贸探索,2022(01):68-82. 人大复印资料《世界经济导刊》2022年第8期全文转载
[14] 刘维林.地方公共服务如何成为新型城镇化的新动力?——基于要素集聚及空间外溢效应的检验[J].城市发展研究,2021(09) :109-115.
[15] 刘维林,王艺斌. 数字经济赋能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效应与机制研究[J].南方经济,2022(08):73-91.人大复印资料《区域与城市经济》2023年第1期全文转载
[16] 刘维林,程倩,王敏.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美贸易摩擦的就业影响测算[J].中国人口科学,2020(02):15-29+126.
[17] 刘维林.中国式出口的价值创造之谜: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解析[J].世界经济,2015(03):3-28.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5(8)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5(3)转载,《世界经济年鉴2016》“国际贸易学十佳中文论文”
[18] 王玲,刘维林,陈华倩,车宇轩.交通强国战略下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的网络地位评估与提升策略——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J].软科学,2021,35(3):15-21.
[19] Lanbing Li, Binglian Liu, Weilin Liu, YungHo Chiu. 'Efficiency Evaluation of the Regional High-Tech Industry in China: A New Framework Based on Meta-Frontier Dynamic DEA Analysis”[J].Socio-Economic Planning Sciences, 2017 (2).
[20] 刘维林,李兰冰,刘玉海. 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中国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J].中国工业经济,2014(6) :83-95.人大复印资料.国际贸易研究,2014(8)转载.
[21] Weilin Liu, Lanbing Li, and Yuhai Liu. The Dual Effects of Global Value Chain Embeddedness on Chinese Exports’Technological Sophistication[J]. China Economist, 2015,Volume 10, (1), 58-72.
[22] 陈文玲,刘秉镰,刘维林. 新经济爆发性增长的内在动因——互联网革命与传统业态变革”,[J].全球化,2016(07)
[23] 刘维林.发挥口岸引领作用 推动建立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J].港口经济,2017,(03):11-13.
[24] 刘维林.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天津轨道交通发展的对策研究[J].城市,2015(1):33-36.
[25] 刘维林,徐放.“保险产业省际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与贡献测度——基于Shapley值过程的实证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4(2)
[26] 刘维林.产品架构与功能架构的双重嵌入——本土制造业突破GVC低端锁定的攀升途径[J].中国工业经济,2012(1)
[27] 刘维林.区域物流系统与经济增长的动态耦合机理与实证仿真[J].经济地理,2011(9)
[28] 刘维林,徐放. 中国保险产业区域分异的微观机理与实证分析[J].现代财经,2012年(11)人大复印资料《金融与保险》2013年第3期全文转载
[29] 刘维林.西方国家地方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多元谱系与经验借鉴[J].现代经济探讨,2012年7月
[30] 刘维林.地方公共服务的供给制度:一个分析框架[J].经济问题探索,2012年10月
[31] 刘维林.基于动态蚁群算法的集装箱国际多式联运路径优化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09),(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J].物流管理,2012(12)全文转载
[32] 徐放,刘维林. 商业医保合作模式创新与风险管控机制优化浅探. [J].现代财经,2011(10)
[33] 刘维林.世界航天工业的产业链结构与发展特征[J].港口经济,2011(11)
[34] 刘维林.‘十二五’时期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方式转型思考应用[J].港口经济,2010(12)
[35] 刘维林.中国多式联运发展的未来趋势[J].港口经济.2010(11)
[36] 刘维林.我国综合交通网络一体化面临的问题与整合途径[J].港口经济,2009(12)
[37] 刘维林.世界航空制造产业的国际分工体系与协作方式[J].港口经济,2009(06)
[38] 刘维林.构建与国际航运中心相适应的天津现代服务产业体系[J].港口经济,2008(12)
[39] 刘秉镰,刘维林. 准公共物品私人供给机制的博弈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7(08)
[40] Liu Binglian, Liu Weilin, Chen Chengping“The Efficiency of Container Terminals in Mainland China: an Application of DEA Approach”WICOM 2008(EI),2008(03)
专著
[1] 《地方公共服务的供给制度演化与多中心协同治理体系研究》(独著) 南开大学出版社,2021
[2] 《区域产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绩效与升级路径研究》(独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3] 《数字经济与中国2023》(分章作者)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23
[4] 《数字经济与中国2024》(分章作者)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24
[5] 《互联网革命与中国业态变革》(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课题组副组长),中国经济出版社,2016
[6] 《产业经济学》(分章作者).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年版、2020年版
[7]《中国区域产业经济研究》(分章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0年版
[8] 《国际经济分析与展望》(全球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展望分章作者).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2016
[9] 《中国交通运输产业的政府规制改革》(分章作者).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10] 《中国交通运输产业的改革与发展》(分章作者).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11] 《区域经济发展与物流系统规划》(分章作者).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12] Contemporary Logistics in China: An introduction.(分章作者).World Scientific,2011
[13] Contemporary Logistics in China Transformation and Revitalization.(分章作者).World Scientific,2012
[14] 《天津滨海新区工业发展报告》(分章作者).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
[15] 《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08/2010/2013]》(分章主编),中国物资出版社,2008/2010/2013
[16] 《产业经济学》(分章作者).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17] 《交通运输发展理论与实践》(分篇副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18] 《物流基础知识》(分章作者).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9] 《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02/2003/2005]》(分章主编、副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2004/2006
论文
[1] 刘维林. 新发展格局下全球生产网络与劳动报酬份额变动[J].经济研究,2022(10):86-102.
[2] Weilin Liu and Robin C. Sickles. Industry-specific productivity and spillovers through input-output linkages: Evidence from Asia-Pacific value chain. 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 (AJG(ABS)三星期刊), 2024,Vol 70(2):345-369.
[3] 刘维林,程倩,余泳泽. 双循环技术溢出视角下中国产业技术进步的网络效应研究——基于全球生产网络下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传导测算 [J].管理世界,2023,39(5):38-53. 人大复印资料《产业经济》2023年第9期全文转载
[4] 刘维林,李雪家.从机器换人到人机协同——最低工资标准视角下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提升的机理与实证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24,(12):148-169.
[5] 刘维林,颜钶洋.中国制造产业链集聚的生产率效应[J].经济问题探索,2024,(04):103-123.
[6] Weilin Liu and Qian Cheng.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 technology spillover, and shock transmission. Applied Economics, 2021, Volume 53(60):7020-7036.
[7] 刘维林. 新发展格局下推进产业体系现代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3-15.《新华文摘》2023年第11期全文转载.
[8] 刘维林,程倩. 数字产业渗透、全球生产网络与非对称技术进步溢出[J].中国工业经济,2023(03): 96-114. 人大复印资料《世界经济导刊》2023年第7期全文转载
[9]刘维林,魏宜静.产业数字化如何推动贸易网络枢纽地位提升?[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3(03):61-74.
[10] 刘维林, 刘秉镰. 新时代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J].改革,2022(11):15-23.
[11] 刘维林.劳动要素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变迁——基于报酬份额与嵌入深度的考察[J].中国工业经济,2021(01):76-94.《新华文摘》2021年11期论点摘编转载.《世界经济年鉴2022》“国际发展经济学十佳中文论文”
[12] Weilin Liu, Qian Cheng, and Robin C. Sickles. Productivity Growth and Spillover across European and American Industries: A Global Value Perspective Based on EU KLEMS . International Productivity Monitor, 2022, Vol 43(2), 86-109.
[13] 刘维林.中美价值链分工的技术溢出效应与脱钩冲击[J].国际经贸探索,2022(01):68-82. 人大复印资料《世界经济导刊》2022年第8期全文转载
[14] 刘维林.地方公共服务如何成为新型城镇化的新动力?——基于要素集聚及空间外溢效应的检验[J].城市发展研究,2021(09) :109-115.
[15] 刘维林,王艺斌. 数字经济赋能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效应与机制研究[J].南方经济,2022(08):73-91.人大复印资料《区域与城市经济》2023年第1期全文转载
[16] 刘维林,程倩,王敏.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美贸易摩擦的就业影响测算[J].中国人口科学,2020(02):15-29+126.
[17] 刘维林.中国式出口的价值创造之谜: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解析[J].世界经济,2015(03):3-28.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5(8)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5(3)转载,《世界经济年鉴2016》“国际贸易学十佳中文论文”
[18] 王玲,刘维林,陈华倩,车宇轩.交通强国战略下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的网络地位评估与提升策略——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J].软科学,2021,35(3):15-21.
[19] Lanbing Li, Binglian Liu, Weilin Liu, YungHo Chiu. 'Efficiency Evaluation of the Regional High-Tech Industry in China: A New Framework Based on Meta-Frontier Dynamic DEA Analysis”[J].Socio-Economic Planning Sciences, 2017 (2).
[20] 刘维林,李兰冰,刘玉海. 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中国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J].中国工业经济,2014(6) :83-95.人大复印资料.国际贸易研究,2014(8)转载.
[21] Weilin Liu, Lanbing Li, and Yuhai Liu. The Dual Effects of Global Value Chain Embeddedness on Chinese Exports’Technological Sophistication[J]. China Economist, 2015,Volume 10, (1), 58-72.
[22] 陈文玲,刘秉镰,刘维林. 新经济爆发性增长的内在动因——互联网革命与传统业态变革”,[J].全球化,2016(07)
[23] 刘维林.发挥口岸引领作用 推动建立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J].港口经济,2017,(03):11-13.
[24] 刘维林.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天津轨道交通发展的对策研究[J].城市,2015(1):33-36.
[25] 刘维林,徐放.“保险产业省际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与贡献测度——基于Shapley值过程的实证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4(2)
[26] 刘维林.产品架构与功能架构的双重嵌入——本土制造业突破GVC低端锁定的攀升途径[J].中国工业经济,2012(1)
[27] 刘维林.区域物流系统与经济增长的动态耦合机理与实证仿真[J].经济地理,2011(9)
[28] 刘维林,徐放. 中国保险产业区域分异的微观机理与实证分析[J].现代财经,2012年(11)人大复印资料《金融与保险》2013年第3期全文转载
[29] 刘维林.西方国家地方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多元谱系与经验借鉴[J].现代经济探讨,2012年7月
[30] 刘维林.地方公共服务的供给制度:一个分析框架[J].经济问题探索,2012年10月
[31] 刘维林.基于动态蚁群算法的集装箱国际多式联运路径优化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09),(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J].物流管理,2012(12)全文转载
[32] 徐放,刘维林. 商业医保合作模式创新与风险管控机制优化浅探. [J].现代财经,2011(10)
[33] 刘维林.世界航天工业的产业链结构与发展特征[J].港口经济,2011(11)
[34] 刘维林.‘十二五’时期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方式转型思考应用[J].港口经济,2010(12)
[35] 刘维林.中国多式联运发展的未来趋势[J].港口经济.2010(11)
[36] 刘维林.我国综合交通网络一体化面临的问题与整合途径[J].港口经济,2009(12)
[37] 刘维林.世界航空制造产业的国际分工体系与协作方式[J].港口经济,2009(06)
[38] 刘维林.构建与国际航运中心相适应的天津现代服务产业体系[J].港口经济,2008(12)
[39] 刘秉镰,刘维林. 准公共物品私人供给机制的博弈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7(08)
[40] Liu Binglian, Liu Weilin, Chen Chengping“The Efficiency of Container Terminals in Mainland China: an Application of DEA Approach”WICOM 2008(EI),2008(03)
专著
[1] 《地方公共服务的供给制度演化与多中心协同治理体系研究》(独著) 南开大学出版社,2021
[2] 《区域产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绩效与升级路径研究》(独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3] 《数字经济与中国2023》(分章作者)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23
[4] 《数字经济与中国2024》(分章作者)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24
[5] 《互联网革命与中国业态变革》(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课题组副组长),中国经济出版社,2016
[6] 《产业经济学》(分章作者).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年版、2020年版
[7]《中国区域产业经济研究》(分章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0年版
[8] 《国际经济分析与展望》(全球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展望分章作者).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2016
[9] 《中国交通运输产业的政府规制改革》(分章作者).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10] 《中国交通运输产业的改革与发展》(分章作者).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11] 《区域经济发展与物流系统规划》(分章作者).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12] Contemporary Logistics in China: An introduction.(分章作者).World Scientific,2011
[13] Contemporary Logistics in China Transformation and Revitalization.(分章作者).World Scientific,2012
[14] 《天津滨海新区工业发展报告》(分章作者).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
[15] 《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08/2010/2013]》(分章主编),中国物资出版社,2008/2010/2013
[16] 《产业经济学》(分章作者).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17] 《交通运输发展理论与实践》(分篇副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18] 《物流基础知识》(分章作者).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9] 《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02/2003/2005]》(分章主编、副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2004/2006
论文
[1] 刘维林. 新发展格局下全球生产网络与劳动报酬份额变动[J].经济研究,2022(10):86-102.
[2] Weilin Liu and Robin C. Sickles. Industry-specific productivity and spillovers through input-output linkages: Evidence from Asia-Pacific value chain. 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 (AJG(ABS)三星期刊), 2024,Vol 70(2):345-369.
[3] 刘维林,程倩,余泳泽. 双循环技术溢出视角下中国产业技术进步的网络效应研究——基于全球生产网络下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传导测算 [J].管理世界,2023,39(5):38-53. 人大复印资料《产业经济》2023年第9期全文转载
[4] 刘维林,李雪家.从机器换人到人机协同——最低工资标准视角下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提升的机理与实证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24,(12):148-169.
[5] 刘维林,颜钶洋.中国制造产业链集聚的生产率效应[J].经济问题探索,2024,(04):103-123.
[6] Weilin Liu and Qian Cheng.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 technology spillover, and shock transmission. Applied Economics, 2021, Volume 53(60):7020-7036.
[7] 刘维林. 新发展格局下推进产业体系现代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3-15.《新华文摘》2023年第11期全文转载.
[8] 刘维林,程倩. 数字产业渗透、全球生产网络与非对称技术进步溢出[J].中国工业经济,2023(03): 96-114. 人大复印资料《世界经济导刊》2023年第7期全文转载
[9]刘维林,魏宜静.产业数字化如何推动贸易网络枢纽地位提升?[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3(03):61-74.
[10] 刘维林, 刘秉镰. 新时代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J].改革,2022(11):15-23.
[11] 刘维林.劳动要素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变迁——基于报酬份额与嵌入深度的考察[J].中国工业经济,2021(01):76-94.《新华文摘》2021年11期论点摘编转载.《世界经济年鉴2022》“国际发展经济学十佳中文论文”
[12] Weilin Liu, Qian Cheng, and Robin C. Sickles. Productivity Growth and Spillover across European and American Industries: A Global Value Perspective Based on EU KLEMS . International Productivity Monitor, 2022, Vol 43(2), 86-109.
[13] 刘维林.中美价值链分工的技术溢出效应与脱钩冲击[J].国际经贸探索,2022(01):68-82. 人大复印资料《世界经济导刊》2022年第8期全文转载
[14] 刘维林.地方公共服务如何成为新型城镇化的新动力?——基于要素集聚及空间外溢效应的检验[J].城市发展研究,2021(09) :109-115.
[15] 刘维林,王艺斌. 数字经济赋能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效应与机制研究[J].南方经济,2022(08):73-91.人大复印资料《区域与城市经济》2023年第1期全文转载
[16] 刘维林,程倩,王敏.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美贸易摩擦的就业影响测算[J].中国人口科学,2020(02):15-29+126.
[17] 刘维林.中国式出口的价值创造之谜: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解析[J].世界经济,2015(03):3-28.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5(8)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5(3)转载,《世界经济年鉴2016》“国际贸易学十佳中文论文”
[18] 王玲,刘维林,陈华倩,车宇轩.交通强国战略下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的网络地位评估与提升策略——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J].软科学,2021,35(3):15-21.
[19] Lanbing Li, Binglian Liu, Weilin Liu, YungHo Chiu. 'Efficiency Evaluation of the Regional High-Tech Industry in China: A New Framework Based on Meta-Frontier Dynamic DEA Analysis”[J].Socio-Economic Planning Sciences, 2017 (2).
[20] 刘维林,李兰冰,刘玉海. 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中国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J].中国工业经济,2014(6) :83-95.人大复印资料.国际贸易研究,2014(8)转载.
[21] Weilin Liu, Lanbing Li, and Yuhai Liu. The Dual Effects of Global Value Chain Embeddedness on Chinese Exports’Technological Sophistication[J]. China Economist, 2015,Volume 10, (1), 58-72.
[22] 陈文玲,刘秉镰,刘维林. 新经济爆发性增长的内在动因——互联网革命与传统业态变革”,[J].全球化,2016(07)
[23] 刘维林.发挥口岸引领作用 推动建立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J].港口经济,2017,(03):11-13.
[24] 刘维林.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天津轨道交通发展的对策研究[J].城市,2015(1):33-36.
[25] 刘维林,徐放.“保险产业省际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与贡献测度——基于Shapley值过程的实证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4(2)
[26] 刘维林.产品架构与功能架构的双重嵌入——本土制造业突破GVC低端锁定的攀升途径[J].中国工业经济,2012(1)
[27] 刘维林.区域物流系统与经济增长的动态耦合机理与实证仿真[J].经济地理,2011(9)
[28] 刘维林,徐放. 中国保险产业区域分异的微观机理与实证分析[J].现代财经,2012年(11)人大复印资料《金融与保险》2013年第3期全文转载
[29] 刘维林.西方国家地方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多元谱系与经验借鉴[J].现代经济探讨,2012年7月
[30] 刘维林.地方公共服务的供给制度:一个分析框架[J].经济问题探索,2012年10月
[31] 刘维林.基于动态蚁群算法的集装箱国际多式联运路径优化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09),(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J].物流管理,2012(12)全文转载
[32] 徐放,刘维林. 商业医保合作模式创新与风险管控机制优化浅探. [J].现代财经,2011(10)
[33] 刘维林.世界航天工业的产业链结构与发展特征[J].港口经济,2011(11)
[34] 刘维林.‘十二五’时期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方式转型思考应用[J].港口经济,2010(12)
[35] 刘维林.中国多式联运发展的未来趋势[J].港口经济.2010(11)
[36] 刘维林.我国综合交通网络一体化面临的问题与整合途径[J].港口经济,2009(12)
[37] 刘维林.世界航空制造产业的国际分工体系与协作方式[J].港口经济,2009(06)
[38] 刘维林.构建与国际航运中心相适应的天津现代服务产业体系[J].港口经济,2008(12)
[39] 刘秉镰,刘维林. 准公共物品私人供给机制的博弈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7(08)
[40] Liu Binglian, Liu Weilin, Chen Chengping“The Efficiency of Container Terminals in Mainland China: an Application of DEA Approach”WICOM 2008(EI),2008(03)
专著
[1] 《地方公共服务的供给制度演化与多中心协同治理体系研究》(独著) 南开大学出版社,2021
[2] 《区域产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绩效与升级路径研究》(独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3] 《数字经济与中国2023》(分章作者)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23
[4] 《数字经济与中国2024》(分章作者)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24
[5] 《互联网革命与中国业态变革》(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课题组副组长),中国经济出版社,2016
[6] 《产业经济学》(分章作者).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年版、2020年版
[7]《中国区域产业经济研究》(分章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0年版
[8] 《国际经济分析与展望》(全球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展望分章作者).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2016
[9] 《中国交通运输产业的政府规制改革》(分章作者).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10] 《中国交通运输产业的改革与发展》(分章作者).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11] 《区域经济发展与物流系统规划》(分章作者).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12] Contemporary Logistics in China: An introduction.(分章作者).World Scientific,2011
[13] Contemporary Logistics in China Transformation and Revitalization.(分章作者).World Scientific,2012
[14] 《天津滨海新区工业发展报告》(分章作者).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
[15] 《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08/2010/2013]》(分章主编),中国物资出版社,2008/2010/2013
[16] 《产业经济学》(分章作者).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17] 《交通运输发展理论与实践》(分篇副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18] 《物流基础知识》(分章作者).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9] 《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02/2003/2005]》(分章主编、副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2004/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