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由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南开大学数字经济交叉科学中心和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的“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与产业转型升级学术研讨会”举行。
本次会议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以“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与产业转型升级”为主题,旨在进一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相关指示精神,凝聚优秀专家学者力量,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的研究,加快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中国工业经济学会理事长兼常务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史丹研究员,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梁琪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史丹指出,当今社会,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推进,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此次研讨会的召开将对深化数字经济条件下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研究、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梁琪指出,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要素。进一步发挥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对于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加快构建新的经济增长引擎,已经成为当前学术界和实际部门共同关注的重大议题。
开幕式后,与会专家学者带来多场主旨演讲。
史丹以“数字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新趋势”为主题,指出数字经济发展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新的经济形态,数字成为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新型基础设施、制度法律环境和国民数字素质和人才构成数字经济发展的条件,数字经济条件下产业发展呈现数字化、融合化、平台化和绿色化四大趋势,同时数字经济也对传统产业经济学理论提出新的挑战。
南开大学讲席教授、数字经济交叉科学中心主任佟家栋认为,数字经济中的新生产要素已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新动力引擎,新生产要素包括数字化信息、知识和智能,通过构建标生产函数测算了数字要素对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贡献,发现数字要素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明显正向作用,且贡献程度逐年提升。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谢康作了“数据要素驱动企业高质量数字化转型”的主旨发言。基于索菲亚智能制造纵向案例研究,他认为数据要素通过重构、创造和创生三条路径驱动企业高质量数字化转型,揭示了数字化补课阶段与自动化网络化阶段配置过程的差异,以及人与数字互动创生构成要素创生的形成基础。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系主任芮明杰教授系统梳理了未来产业的定义和五大特征,指出创新的技术成果只有转化为商业成功才能带动未来产业的形成发展,剖析了布局未来产业需要思考的问题,提出了未来产业的预见和策略重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数字经济研究室主任蔡跃洲研究员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人工智能技术对我国宏观经济增长规模产生了显著提升效应,但对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在宏观层面呈现新“索洛悖论”特征,同时人工智能专利的促进作用受到省域经济发展阶段和承接能力等因素的影响。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刘刚教授在“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社会实验研究”主旨发言中指出,社会公众的积极支持态度为我国自动驾驶技术和产业的创新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以头部科技企业为主导的产业创新生态提供的优质技术、产品和服务,是社会公众接受度提高的前提和基础,应加快L4级自动驾驶政策和法规的指定和出台,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有序健康发展。
南开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工业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杜传忠教授解析了数字经济下的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机制,提出数字经济条件下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的两类模式,强调应提升认识、深化体制改革和政策保障、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加强技术与模式创新、深化国际合作、强化人才培养等六大路径。
会议还设置了三个分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数字经济与产业数智化转型升级”“数字经济与产业绿色转型创新”“平台经济、国际贸易与公司治理”等三大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
本次研讨会由南开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南开大学企业研究中心、南开大学交通经济研究所和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工业发展专业委员会承办,同时还得到《中国工业经济》《南开经济研究》《改革》和《天津社会科学》杂志社的支持。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和澳门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的近400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自1998年成立以来,一直秉持着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问题整合校内外理论资源为之服务的定位,近年来紧紧围绕数字经济发展、产业体系现代化、京津冀协同等国家重大战略,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尤其是近期针对当前数字经济条件下的产业变革和区域发展等重大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理论探索,积极打造国际一流的产业、区域和物流理论创新高地和高度国际化的政策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