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日前,南开大学、北京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智库研究机构在天津联合举办了“雄安新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理论及政策高端论坛”,来自京津冀高校智库和有关研究机构的3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津门,为雄安新区建设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言献策,现将有关对策建议摘要如下:
智库专家观点摘要:
李晓江(中国城市规划院原院长):雄安与深圳、浦东从国家战略意义上来讲有相似性,但是发展阶段、模式和区位完全不同。雄安新区的空间布局形式要为探索人口与经济密集地区的优化开发模式做出示范。要摈弃形式主义的布局手法,采用组团式布局方案;要摈弃单纯功能布局和宽马路、大广场,采用多功能混合、密路网、小街区的宜人生活空间组织。要从城市布局上防止“摊大饼”,克服“大城市病”,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冲击,提高新区发展的灵活度、应变性。
孙久文(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雄安新区的“新”,应主要体现为管理体制的革故鼎新,发展模式的推陈出新,以及资源环境上的焕然一新。雄安新区的“特”,应主要体现为功能规划上的专门性,行政地位上的独特性,以及发展潜力的无限性。要把雄安新区建设成为解决大城市病的经典之城。目前,国际上治理大城市病的模式主要有四种:一是紧凑网络的模式,以英国伦敦为代表,主要是对现有交通网络和设施进行精细化补充和完善。二是多中心的模式,以法国巴黎为代表。三是向郊区疏解的模式,以美国纽约为代表。四是建设新城的模式,以俄罗斯莫斯科为代表。北京的选择应该是集中疏解,建设反磁力中心。雄安新区的定性应该是京津冀的反磁力中心、华北平原的新增长极。雄安新区可采取多中心的城市空间规划,按照组团式的组合型城市进行建设。要最大可能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和河北地域文化,最大可能注入现代科技创新要素,最大可能避免现代城市发展中的大城市病,把雄安新区打造成为创新驱动示范区、海绵城市、紧凑型新城区、中国文化特色新城区。
陆军(北京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治理目标是实现“四个一体化”,即经济一体、空间一体、社会一体、人才一体。其根本路径是“四个合作”,即市场、产业、空间、人才,还有政府、社会、价值机制和市场三位一体或四个合作。雄安新区的建设发展,一要避免把城市病转化为区域病。发挥中央的引导作用,解决好基础设施弱、产业资本少、政府功能交叉重叠重复、区域公共事务和公共治理短板等问题。二要建构区域行政体系,厘清国家、北京市、河北省、雄安新区相对应的法治权力和财政权力,科学设计政府、财政制度体系。三要理清政府间的财政关系,特别是政府间税收、财政或分享利益的关系。
张建国(河北省委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雄安新区要成为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必须营造适宜于创新创业的社会生态环境,进行与国际接轨的制度安排,构建有序竞争、法制健全、保护产权的市场体系,形成开放合作、多元发展、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建设雄安新区,应以承接北京疏解出的行政事业单位、总部企业、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人才创新创业需求为中心,在行政管理、社会治理、土地开发和财税制度、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科技创新和教育体制改革等方面先行先试,形成可复制和推广的经验。
赵作权(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世界技术创新的中心正在向亚洲、向中国转移,中国已经进入追求卓越的时代。雄安新区应定位为中国的五星城和全球卓越的创新中心。面对第六次技术革命即将来临的重大抉择,未来雄安新区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靠自身的技术、资本和制度,这就需要高度重视统一市场建设和统一政策建设,利用政府看得见的手放活市场和网络这两只看不见的手,共同建设更美丽、更富有活力的大首都地区。
日本筑波科学城的发展对雄安新区建设的启示
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白雪洁
日本筑波科学城与雄安新区具有相似性。一是均为了疏解首都人口,缓解东京都市圈的生态和社会发展压力。二是均离首都不远,地理条件较好。筑波科学城距离东京约60公里,建在日本著名的筑波山和一个很大的湖的旁边,基础环境好,建设空间大。
筑波科学城设立至今已五十年,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63到1973年的初创阶段,完成了新城的相关规划和立法,完成了大学的搬迁,设立了首个国家级无机材料研究所。第二个阶段是1973年到1989年的推进发展阶段,有影响的事件是,1985年在筑波召开了国际科学技术博览会,扩大了筑波的国际影响。第三个阶段是1989年到2010年的再创计划阶段,进行了行政区划的调整,空间规划的调整,对大学和国家级研究机构进行了独立行政法人化改革。第四个阶段是2011年至今的全新发展阶段,主要是着力建设国际战略综合特区。
筑波科学城是日本最活跃的国际学术活动和成果产业化基地,是一座环境优美的地区性城市,有效疏解了东京首都圈的部分压力。当前,筑波正在实施国际化创新战略,打造国际创新先导城市和绿色活力都市。筑波科学城有六个突出特征:一是功能分区非常清晰。主要分为研究学园地区和周边开发地区。研究学园地区又分为都心地区、住宅地区和研究教育设施地区。二是公办教育科研机构高度聚集,大学和科研机构最多达到46家。三是民营研究机构和企业高度聚集,达到250多家。四是逐步确立产学研创新体系,从相对封闭逐渐走向开放和国际化。五是城市空间相对比较生态舒适安全。六是建立了多方参与的建设运营管理体系。
筑波科学城的主要问题是:城市人口规模的聚集程度与最初的规划目标之间还有差距;研究学园地区和周边开发地区的发展不平衡;筑波的开放程度和国际化水平有所欠缺;GDP产出能力不强,与硅谷有很大的差距;以国家级研究机构和大学为主,城市创新活跃度和自主度相对较低;它承担着国家的创新使命,所以体系相对封闭。这些问题有其客观原因,如以政府投入为主导致创新能力不足,日本社会面临老龄化、少子化对人口规模增长影响较大,以及日本本身创新文化基因不如美国深厚。
筑波科学城的发展对雄安新区建设的启示主要有五点:第一,筑波是在相对空白的基础上建设创新驱动的新城,所以它的定位决定了它的发展方向,不可将之与硅谷简单比较,不能做到鱼与熊掌兼得。第二,立法指导规划先行,日本于1970年颁布筑波研究学园城市建设法,在法律指导下开展城市建设。第三,筑波科学城一直在探索如何将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有效结合起来。第四,筑波的人口数量没有达到预期目标,重要原因是它与东京之间交通便利,工作在筑波、居住在东京的通勤族较多,这点值得雄安新区借鉴。第五,筑波在50年后决定走开放创新之路,雄安新区在建设之初就要走开放创新之路。
雄安新区:京津冀新的经济增长极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 肖金成
区域增长极理论是在法国经济学家佩鲁的增长极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佩鲁认为,经济增长并非在所有行业和空间均匀分布,而是首先出现和集中在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这些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常常集聚于经济空间的某些点上,于是就形成了增长极。经济的增长率先发生在增长极上,然后通过极化与扩散效应对区域经济产生影响,经济增长极在自身不断扩大的同时,也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向外扩散,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增长极战略实施效果良好。上世纪八十年代推出了深圳特区,深圳的崛起就是增长极战略实施的一个成功的范例。上世纪九十年代推出了浦东,浦东也很快地崛起,浦东新区也是一个增长极战略实施的范例。增长极是培育起来的,城市群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雄安新区的发展定位:一是新的经济增长极(新特区);二是大都市的反磁力中心(新城区);三是新的产业聚集区(开发区);四是科学发展的示范区(规划区)。
对雄安新区建设的六条建议:第一,要科学规划与规划引领;第二,要按照城市发展规律建设与管理;第三,要建设宜居城市;第四,要建设智慧城市;第五,要建设开放城市;第六,要建设创新城市。
把雄安新区建设成为创新发展示范区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彭建强
雄安新区的设计与提出在思维方式上就是一种创新,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内容上也是体现创新的,而且包括将来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过程发展中将要面临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的解决也是要靠创新。雄安新区的总定位就是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
第一,雄安新区是我国引领和示范城市结构发展演变的一种创新。过去二三十年,我国城镇体系、城镇规模快速扩张,主要表现为两种态势:一是大量的单体城市就地就近建设新区,这是城市规模扩张的一个主要特征和态势。二是空间距离上比较近的一些城市,随着单体扩张相向靠拢形成联体。无论是单体的就近扩张还是外围扩张,都是形成城市建设区板块的整体式的摊大饼式的扩张,规模比较大的,功能分区不合理的,就会带来城市病。雄安新区完全改变了过去城市扩张的政策方式,在实践层面将引领城市结构发展的创新,即由单中心的摊大饼向着将来可以多城区、多板块、功能互补的方式发展。
第二,雄安新区在发展模式上有创新,也有独特性。雄安新区与深圳、浦东完全不同,雄安新区不是靠一个城市自然发展起来的,其功能定位首先是承载北京功能转移,其动力机制、发展路径、模式与深圳、浦东完全不同。
第三,雄安新区将是体现绿色、智慧、人文特色的全新现代化城市链。这种示范表现在多方面,既表现在城市建设的技术和硬件层次,包括它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各方面条件都非常优越,非常现代化,也包括在软件和制度方面的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政策创新、城市管理创新,包括房地产管控、城市管理方面都是一种新的示范。在打造绿色生态管理方面,雄安新区将有非常突出的表现。
第四,雄安新区是一个创新之城。雄安新区的未来发展和持续发展一定要靠自己的活力。绿色生态的定位不可能是一个一般的工业区或一般性生产性的产业聚集区,而应是以知识经济、技术、制度、创新为支撑的高度核心产业和新经济的聚集区,既保护环境又创造高的经济红利,未来应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创新中心。雄安新区首先要聚集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总部企业、金融机构,这些都是创新主体。可以预见,未来的雄安新区将是以创造和输出知识和技术为支撑的创新中心。
第五,雄安新区建设有利于优化和调整京津冀城市群结构。雄安新区对于河北省乃至整个经济地区原有的要素配置和生产力布局将形成重要影响。北京、天津、雄安新区和保定这个三角形的骨架将成为京津冀城市群的核心区,将改写京津冀经济的增长版图,弥合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实现京津冀地区整体发展和提升。
第六,雄安新区是京津冀融合发展的创新突破。雄安新区在功能上是首都的副中心,行政隶属关系在河北省,三地是三个行政区,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镶嵌结构。物理上的镶嵌结构会带来政策上的融合,必将触发和促进区域政策分配的矛盾破解并进而引领公共服务均等化,走向更高层次的区域协同,还将助推实现更大范围内的统筹协调、和谐共享,进而引领思想文化的创新和政治文化的创新。
规划建设雄安新区
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中国社科院经济发展中心主任 郭克莎
第一,规划建设雄安新区要注重发挥市场的功能作用。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对于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具有重大意义。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明确雄安新区定位,编制雄安新区建设规划,推进相关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通过“放管服”改革和政策导向,创造平等竞争市场环境,增强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制定相关政策,引导有关机构和人员向雄安新区迁移等。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规划建设雄安新区还要尊重市场的规律,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尽量让市场配置资源,调节竞争关系,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带动劳动力、人口、商品等要素有效流动,促进各类企业创新发展。如果离开市场的力量,人员流动、资源配置就会不稳定,就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二,规划建设雄安新区要留出较大的可调整空间。中央明确提出,规划建设雄安新区要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要用最先进的理念和国际一流的标准把雄安新区打造成为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因此,编制雄安新区总体规划及相关规划,要尊重城市开发建设规律,留出较大的可调整空间,合理把握开发节奏,根据实际进程和形势变化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完善。要强化共享理念,运用共享经济的运作模式,把雄安新区建设成为京津冀三地共享的开发开放实验区。
第三,充分发挥雄安新区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带动作用。一是发挥疏解作用。引导北京有关机构和人员有序向雄安新区迁移,带动天津、石家庄有关机构和人员向周边流动,为缓解北京“大城市病”,引导天津、石家庄“瘦身”创造空间。二是增加辐射效应。利用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条件,提升河北的产业层次、创新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缩小河北与京津两市的差距,实现区域良性互动。对冀中南乃至整个河北起到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三是优化空间布局。促进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调整优化,强化京津冀要素资源的空间集聚,打造区域发展新的增长极,优化整合现有城镇体系,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四是强化城市分工。加强京津冀城市功能分工,促进区域错位发展,推进河北与北京、天津等城市的分工协作和融合发展。
第四,鼓励和支持智库专家对雄安新区建设加强跟踪研究。雄安新区建设是新事物,需要借助智库的力量,加大研究力度,提供理论支撑。建议以“雄安新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理论及政策高端论坛”为基础,将京津冀三地的智库专家组织起来,成立雄安新区研究院,组建雄安新区研究所、研究中心,适时迁往雄安新区或在雄安新区建立分支机构,设立雄安新区建设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研究项目,以民间研究机构为主,鼓励独立研究,公平竞争,多维创新,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咨询服务。
建设雄安新区应
充分吸纳平地起新城建设经验
南开大学区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李兰冰
一、雄安新区建设的历史使命
一是促协同。推进京津冀协同战略,加速世界级城市群的形成。二是谋创新。探索创新驱动新路径,形成城市化发展新典范。三是重改革。实现城市治理的新模式,加快体制机制深度的改革。四是强增长。打造全新的经济增长极,推进我国南北区域均衡发展。
二、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特点
一是起点高,环境新。深圳特区设立于启动对外开放的初期,浦东是在扩大开放的时期,雄安新区则处于推进世界级城市群、加速协同改革创新的新时期。从基础起点看,深圳特区是处于技术演进阶段,产业主要表现为劳动密集型;浦东新区已经从技术引进转向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阶段,产业体现为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融合;雄安新区作为一个后发地区,必然要走一条自主创新和研发的道路,要以研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以及高端服务业为主。
二是新常态,挑战大。深圳和浦东都享受了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拉动效应,雄安新区处于新常态时期,增速下行压力加大。全球经济也处于低谷,整体复苏乏力,雄安新区的发展环境更加复杂。雄安新区的优势是可开发资源丰富,统筹成本低,但问题也比较突出,包括产业基础薄弱、高端人才匮乏、公共服务一片空白等。
三、平地起新城建设的国际经验
日本、韩国、美国、英国以及法国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曾经有过新城建设的历史,目前主要模式为卫星城、行政中心、科技和产业新城、边缘新城、大学城等。基于城市发展路径考量,对雄安新区建设有四点启示:一是独特的主导产业是平地起新城建设初期的关键因素。二是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平地起新城建设的长期的利好因素。三是国家赋予的优惠政策是平地起新城建设的特殊因素。但政策只是一个诱因,关键在于政策如何和市场机制相结合激发市场活力,这才是雄安新区长期发展的活力和关键。四是法律法规和规划政策引导是平地起新城建设的最大保障。雄安新区建设的最大优势就是一片空白,给了我们一个全新规划和试验场。
四、雄安新区建设的路径
一是以制度引领。既要协同,也要有创新的思维模式。二是以市场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的配置作用。三是创新驱动。四是人才集聚。五是两条腿走路。承接非首都功能是雄安新区的主要功能,但不能成为它唯一路径,要从输血式发展积极向增强自身发展能力的造血式发展转换。
用财税化改革
激活雄安新区的指数增长
河北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 薛志敏
雄安新区是一张白纸,雄县、安县、容城三地产业小、低、散,应以利益调控为主线,通过深化财政和税收改革,推动政府财政和税收形成合力,引导人才、资本、技术等创新要素向新区集聚,保持指数增长势头,实现雄安新区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要把财税化改革贯穿于雄安新区发展的方方面面。创新财税体制机制,通过财税手段引导市场的价格走势,形成推动雄安新区指数增长的利益结构,用利益结构配置资源。要支持新区先行先试中央和省级新区两级调控,赋予新区特殊政策,包括给予新区部分立法权,让新区有一定的调控能力。
第二,要采取特殊的财政体制。深圳起步时期,国家是多给政策少给钱,包括将海关税收转移给深圳,允许深圳企业自留使用外汇等等。短短几十年时间,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一线城市。雄安新区建设初期,三个县的经济实力弱、税收少,也应探索类似的机制。
第三,要支持新区先行先试税收政策。比如,先行先试环境税,用经济的手段解决环保问题,对于建设生态宜居的城市会有好处。再比如,可以在雄安新区推行房地产税,从税收改革的角度,为国家控制特大城市人口增长和调控房价提供经验借鉴。
第四,要赋予雄安新区一些地方立法征管权。比如,对高端人才实行所得税返还,免征软件财政增值税等,这是一种利益推动机制,在局部范围内风险可控,能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