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与社会服务
庞瑞芝:武清区向创新驱动转型的战略思考
发布时间:2016-08-09

以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庞瑞芝教授为主持人的课题团队承担了天津市教委2014年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加快武清区创新驱动发展规划研究》。课题组立足武清实际、剖析武清问题、着眼武清发展,为武清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出了具有建设意义的战略思路。

课题组核心成员围绕武清区创新驱动转型的重大战略问题进行多次深入调研和研讨,发现武清区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面临“创新五力”不够强的现实问题。武清区在人才、资金、环境、氛围和平台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问题,制约其创新驱动动力的形成。(1)创新基础薄弱——区内科技型企业总体创新能力不强,创新龙头企业数量较少。(2)创新需求未得到有效满足——企业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受到资金、服务平台和人才的制约,区内缺乏市场化、专业化的创新创业资金支持机构,也缺乏小微科技企业市场化融资机制和渠道。(3)创新平台功能有待完善和提升——武清区专业化孵化和专业化科技服务中介平台比较少,现有科技孵化平台无法孵化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和较为复杂的技术成果。(4)创新网络的资源整合与集聚能力不强——尚未形成“官-产-学-研-中(介)-需(求)”六方紧密互动的创新网络。(5)创新环境尚有很大提升空间——在交通基础设施、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子女入学教育等硬件环境方面和政府引导企业创新、政府创新政策等软件环境方面,武清区仍有较大改进空间。

在对武清区面临的历史机遇与现实问题进行研判、分析的基础上,课题组以前瞻性的视角、科学的研究方法定调武清区创新驱动转型战略的总体思路、目标与发展策略。课题组提出了六大举措保障武清区紧抓机遇,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一)围绕科技创新关键环节,实施一批重大创新工程

实施京津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对接工程。围绕首都和本市密集的科技成果资源和武清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对接包括中关村、清华大学等首都优秀科技资源,确保科技成果转化对接目标明确、方向明确。

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工程。推动实现国家重大研究项目和重大工程在武清区的落地转化;改革和完善财政资助科技项目成果转化的管理和评估机制。

实施创新型科技人才及团队培育工程。加强领军人才、核心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形成科研人才和科研辅助人才衔接有序、梯次配备的合理结构。

实施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的示范工程。通过多种渠道和手段推动建立武清区公共科技金融体系与市场科技金融体系,打造科技金融立体融资网络与平台。

实施体制创新与政策创新的“政策飞地”工程。加强武清区与滨海新区的战略合作,争取成为滨海新区的政策飞地,以便获取滨海新区享有的“先行先试”体制和政策创新空间;推动与中关村的战略合作,争取成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天津的政策飞地,学习和采用中关村科技体制创新成果,为武清区创新驱动保驾护航。

(二)围绕创新驱动战略目标,建设科技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

以绿色智能高端为导向,大力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围绕生物医药、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纺织服装、自行车等新兴技术产业和传统制造产业,抓住产业升级关键环节,打造特色新兴高技术产业集群,推进轻工产业信息化、智能化和高端化,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和可持续的技术体系和产业创新链。

瞄准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加快培育独具特色的新兴产业。加快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加快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大数据应用等产业发展,促进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有机融合。

发挥区位优势,发展更富智慧的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现代服务平台,促进新型业态发展和商业模式创新,发展数字消费、电子商务、文化创意、高端商务、远程教育与医疗等新兴服务业。

(三)瞄准创新链的关键制约环节,进行体制机制创新

推动建立多部门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建立武清区“协同创新重大计划”的领导小组,将充分利用整合首都和本市科技创新资源及平台、围绕武清发展战略目标推动京津协同创新工作作为领导小组的工作目标。

探索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借鉴各地在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方面的经验,积极探索人才激励机制和科研成果转化机制,鼓励智力要素和技术要素以各种形式参与创新收益分配。

探索科技统计制度和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区政府部门间统筹配置科技资源的协调机制以及政府购买科技创新成果和服务的全新模式,制定武清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监测指标体系,以制度化方式评估、反馈、监测武清区创新驱动发展进程和水平。

完善市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机制。进一步转变、优化科技投入结构,支持行业骨干企业和区内外高校科研机构联合组建技术研发平台,形成一批长期、稳定、制度化的产学研利益共同体。

(四)围绕企业成长阶段创新需求,打造多层次专业化科技服务体系

建立面向不同发展阶段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和管理服务咨询体系。在创新创业服务方面,服务种子期企业,打造以“车库咖啡”、创新工场为核心的创业载体;服务初创期和成长期企业,提升孵化器的公共服务能力和孵化转化载体建设;在管理服务咨询体系建设方面,面向初创期企业,搭建企业创业“一站式”服务平台;针对成长期和壮大期企业,打造或吸引一批卓越的管理咨询机构。

建立较为完善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和公共技术服务体系。建立武清区公共科技信息服务中心,整合北京和本市密集的科技情报及科技信息资源;建立京津协同创新机制,整合并充分利用北京和本市的重大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各类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支持各类科技类社会组织和创新联盟发展,加快推进技术经纪人制度建设。设立政府购买科技社团、行业协会公共服务专项资金,发挥行业协会政企联络纽带作用;引导产业依据竞争需求和技术创新特点,建立以自愿、分享、互利为原则的多种形式的技术创新联盟。鼓励支持武清区技术经纪人行业发展,对技术经纪产业给予持续支持。

(五)培育创新型企业,提升整体创新能力

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培育与支持。制定武清区的“科技小巨人”培育计划、中小企业“走出去”计划等专门支持中小企业的计划;完善“武清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制定和启动武清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 鼓励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产业链的一个环节、一个细分市场的“专、精、特、深”方向发展。

实施“武清区高成长企业做大做强计划”。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牵头和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和科技计划,提高企业研究开发活动的层次和水平。

整合京津技术来源,激发创新型企业的创新动力。设立专门机构与专业人员,划拨专项经费,对接京津两地科技资源;建立科技计划对知识产权的激励机制;支持武清区自主知识产品出口。

(六)围绕企业创新需求,优化完善创新环境

完善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的良好制度及环境。以产业需求为引导,打造多层次人才体系;组织编制、动态发布《武清区紧缺人才开发目录》;打造多元人才高地,实施科技人才“领航工程”、技能人才“蓝海工程”和服务人才“港湾工程”等一系列人才工程;创新机制,灵活引进各类人才;落实政策,吸引各类人才聚集。

探索建立方便快捷、渠道多元、成本低廉的融资环境。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吸引区内外创投机构加大中小企业股权投资力度。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多样化金融服务、拓宽融资渠道。

努力营造有利于成果快速转化的制度和服务环境。强化对科技成果转化的人员和团队激励;降低科技型中小企业注册门槛。打造教育水平一流、交通便捷、设施完善的配套环境。吸引各类重点学校在武清建立分校,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善生活配套设施,优化区内文化基础设施。

营造“一切为了创新、一切服务于创新”的政策环境。积极探索改革财政科技经费使用方式;面向中小企业发行“创新券”用于购买技术和咨询服务。打造鼓励跨地域、跨国界、跨领域的合作环境。支持和鼓励企业与国内外大学或科研机构合作,加快国际技术合作管理制度建设。

引导建立尊重创新、宽容失败、开放互动的创新文化与氛围。建立武清区知识产权保护条例,以制度化方式鼓励、尊重和保护创新;为企业提供信息交流和服务平台,引导企业进行多方交流与互动,不断提升创新创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