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与社会服务
天津日报:加快制造强市建设 推动天津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1-01-18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加快制造强市建设  推动天津经济高质量发展
杜传忠

原文网址:http://epaper.tianjinwe.com/tjrb/html/2021-01/18/content_159_3902623.htm

 

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天津市委关于制定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坚持制造业立市,加快建设制造强市,到十四五末基本建成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使天津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这是根据天津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条件和天津实际作出的重要决策,将对天津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必须按照市委十一届九次、十次全会精神及要求,坚定不移地坚持制造业立市,高效推进制造强市建设。

 

一、坚持制造业立市、建设制造强市是实现天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所在。强大的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有力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并在多个场合强调发展壮大先进制造业、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更是明确提出,要“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天津是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工业历史悠久、门类齐全、基础雄厚,被国家赋予了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发展定位,必须坚定不移坚持制造业立市,加快建设制造强市。这是天津的优势所在,有利于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充分发挥天津比较优势,彰显天津新的作为。坚持制造业立市,建设制造强市,就是要把发展制造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摆到重要位置,围绕智能科技、信创、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重点行业,补短板锻长板,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提升供给体系竞争力。将打造信创产业集群、建设人工智能先锋城市作为提升城市创新力和竞争力的主攻方向,不断向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大幅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全面增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核心竞争力。

 

坚持制造业立市、建设制造强市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最根本的是要提升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在这方面,先进制造业具有明显的优势和潜力。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服务业生产率水平只有工业制造业的80%。片面追求服务业比重提升,导致制造业比重下降,势必会销蚀全要素生产率上升的动力,不利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制造业还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产业载体和基础。当今技术创新主要是一种需求导向型创新,工业制造业发展需求引致大量创新的涌现。制造与研发越来越紧密融合在一起,不再是两个独立的环节。长期以来,我国技术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制造业产业链与创新链衔接不紧密,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突出。坚持制造业立市、建设制造强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将带动我市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建设,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驱动力。近期由中国工程院、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等单位发布的《2020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显示,我国在全球制造强国阵列中仍属第三阵列,制造业总体上仍未摆脱规模拉动的发展路径,在“质量效益”“结构优化”“持续发展”方面,与作为第一阵列的美国及第二阵列的德国、日本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高质量转型发展之路任重道远。天津作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坚持制造业立市,加快建设制造强市,将为我国制造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体现更大作为。

 

二、坚持制造业立市、建设制造强市,实现天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坚持制造业立市、建设制造强市,要按照市委十一届九次、十次全会精神,着力找准短板,补短强弱,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拼质量、拼效益、拼结构优化、拼绿色发展上下工夫、见成效,在重大国家战略中找准天津位置、构筑天津优势,以制造业立市、制造强市建设的优异成绩,实现天津经济高质量发展。

 

1.坚持创新驱动,为制造业立市、制造强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创新支撑和驱动

制造强市之强在于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支撑和驱动。要紧紧围绕制造业创新需求,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加速吸引企业、技术、人才等创新资源聚集。抓住信创产业这一“战略引擎”和主攻方向,打造科技、教育、产业、金融紧密融合的创新体系,形成充满活力的产业创新生态,加快构建全国重要的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靠强大的创新能力激发制造强市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首先,进一步打通制造产业链、创新链与资金链。以重点领域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供给和商业化为重点,打通从技术开发到技术转化,再到首次商业化应用的创新链条,打通产业链、创新链与资金链贯通。对接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采取企业、政府部门和产业联盟联合创建等模式,加快建设天津制造业创新中心。推动项目、技术、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着力打通成果转移转化通道。从根本上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科技创新贡献率低的难题。其次,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领军企业、龙头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中小企业创新活动。促进中小企业在专精特新上发力,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企业应将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结合起来,将硬件技术的创新和软件系统的创新结合起来,通过扎扎实实的技术创新打造更多叫得响的天津知名制造品牌。再次,高度重视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增强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天津制造业立市,制造强市建设,必须建立在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基础之上,关键核心技术是换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而只能借助于我们的制度优势,加大研发投资与机制重塑,围绕国家科技发展战略需求和我市制造业发展需求,强化自主创新、原始创新,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以此带动制造业加快迭代升级和产业链跃升,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2.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竞争力提升

我市坚持制造业立市,建设制造强市,必须处理好传统制造业发展问题。长期以来,我市传统工业规模大、比重高,产业结构过重,被当作制约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因素。事实上,传统制造业并不等同于产能过剩,也不等同于低端产业,更不是夕阳产业。在当今新工业革命背景下,借助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传统制造业正在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如传统汽车经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成为智能网联电动汽车,传统汽车产业将升级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德国将振兴纺织业作为工业4.0的首要产业,其基本认知便是纺织已不再是一个传统的行业,而是基于新材料、节能环保、智能产品等创造出的全新的行业、产品和服务。上海、浙江等南方许多省市在传统制造业技术改造、转型升级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我市也应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深刻变革的历史机遇,加快对传统制造业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重点是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完成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补课”任务,全面提升传统制造业效率和竞争力。

 

3.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面对新一轮工业革命,我国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是智能制造,对天津来说,制造强市建设的主攻方向也应是智能制造。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下,我市智能制造取得了显著进展,建成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有力带动了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建设。要加快打造以信创产业为主攻方向、以生物医药和高端装备制造为重点的“一主两翼”产业创新格局,加快形成系统完备、高端高质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完善智能制造产业生态,打造一批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的智能制造优势产业链条。加快培育一批具备整体设计能力和解决方案提供能力的系统集成商。加快建设智能化制造业生产体系和服务体系,发展个性化定制、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服务型制造等新经营模式。加快5G关键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建设5G产业集聚高地,打造全国一流5G城市。加快布局发展工业互联网,打造一批国家级、市级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促进企业上云上平台,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将天津建设成国家智能制造中心城市和典范城市。

 

4.以制造业为基础,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

随着产业分工细化和技术发展,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呈现出融合发展趋势,制造业服务化和服务型制造越来越普遍,正在迅速发展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进一步促进了这一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发展,不应单纯将服务业比重提升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标志,而应以制造业为基础,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提升国家或区域产业体系整体竞争力。对于天津来说,要推进制造业立市,建设制造强市,更应在保持制造业一定比重的基础上,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重点发展与制造过程紧密相关的研发、设计、营销、信息服务、科技研发服务及售后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在发达国家,目前普遍存在“两个70%”现象,即服务业产值占GDP比重的70%,制造服务业占整个服务业比重的70%。2019年美国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81%,但其中60%以上都是为制造业服务的。近年来,我市服务业占比提升加快,但生产性服务业所占比重提升并不快,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水平有待提升,这是导致制造业效率和竞争力提升缓慢的重要原因。为此,一方面要进一步适当提升制造业所占比重,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5.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开放式、高水平建设制造强市

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推进制造业立市,建设制造强市,不是搞封闭式建设,而是要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先进制造标准制定、制造技术创新等方面广泛开展国内外交流合作,用好世界智能大会、国家会展中心(天津)等开放平台,积极吸纳、聚集国内外先进制造业发展要素、资源,为制造强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外部支撑。要将制造业立市及制造强市建设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战略下去谋划、去推进,以天津制造业体系为主体和基础,充分利用北京丰富的制造业科技创新资源和成果,对接河北制造业发展需求,协同打造京津冀先进制造“创新—转化—应用”区域产业链,构建区域产业协同创新服务平台,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形成中国先进制造业发展高地,高水平实现制造业立市、制造强市建设的目标。

 

6.培养和引进结合,打造多层次先进制造业人才体系

实现制造业立市、建设制造强市,关键在人才。要根据天津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及人才短缺状况,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引进相关制造业人才。实施杰出人才培养计划,扩大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技能大师工作室规模,培养先进制造领域创新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通过重大研发任务和基地平台建设,会聚智能制造高端人才,在若干重点领域形成一批高水平创新团队。鼓励天津高校设立先进制造相关专业与学科,加快培养一批高水平智能制造中高级人才。推动职业院校与制造企业对接合作,开展人才定制化培训。实施知识更新工程和技能提升行动,突出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完善“海河英才”相关政策及配套措施,吸引更多优秀制造业人才集聚津门,为天津制造业立市和制造强市建设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

 

(作者为南开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