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社客户端天津频道 2021-12-15
新华社客户端天津12月15日电日前,第二届全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学博士后论坛在南开大学召开。本次论坛以“新发展格局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为主题,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综合集成与预测研究中心、南开大学中国区域经济应用实验室(China-REAL)协办,《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南开经济研究》《技术经济》为支持期刊。
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蔡昉以“新发展阶段需要创新中国经济学研究”为题作主旨报告。他指出,中国正在面临六个重大转变,经济学研究应从六大转变中寻找灵感。第一个转变是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正从生产要素投入型的增长模式转向生产率提高型。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劳动和资本投入带动高速经济增长应转换为依靠提高生产率为支撑;第二个转变是过去具有帕累托改进性质的资源配置要转向具有创造性破坏的资源配置,经济学需要研究创造性破坏,使经济运行既能够减少因创造性破坏带来的不良后果,还能获得创造性破坏所带来的好处;第三个转变是不受约束和监管的市场向更规范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转变,尤其需要关注新的科技革命和新的产业革命引发的垄断问题;第四个转变是过去以地理、资源和发展历史作为决定性因素的区域差异,转向一些新的发展因素导致的区域差异,传统“二分法”范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今区域经济发展形势;第五个转变是企业从股东利益优先和利润最大化作为唯一导向,转向以纳入社会责任等多重目标导向;第六个转变是从创造就业岗位数量作为主要目标转变为创造更多数量岗位和更高质量岗位并重。以上六个重要转变对于推动中国经济学的理论和范式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王一鸣以“构建新发展格局和科技自立自强”为题作主旨报告。他围绕中国科技创新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构建新发展格局对科技创新的新要求、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和路径选择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度剖析。
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刘秉镰以“区域经济与区域政策”为题作主旨报告。他首先剖析了区域经济与国家发展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新发展格局以及双碳目标三个方面解读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区域经济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载体与重要支撑,但是在我国城镇化和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目前出现了四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和现象:一是伴随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财富积累,地区差距、城乡差距与收入差距等深层次矛盾凸显;二是城镇化增长奇迹背后也面临诸多问题;三是传统区域及城市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区域转型压力巨大,迫切需要寻找新动力和新动能;四是新技术改变了空间范围和空间形态。其次,他分析了中国区域政策演进的四个阶段及其相关学术研究,并强调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仅是国内顶级或权威期刊关注的选题,也是国际期刊的热点选题。最后,他指出了区域经济学研究目前呈现出的五个新趋势:一是区域经济学与经济学其他学科的融合;二是区域经济学与新技术新方法之间的交叉应用;三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导向”日趋明显;四是区域经济研究的创新与中国化;五是城市化与区域发展衍生的区域经济理论研究日趋活跃。
此外,中国社科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副所长庄贵阳、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李雪松等专家分别发言,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阐释。
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作为南开大学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一直以来坚持以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为重要导向,统筹推进理论创新与社会服务。近年来,积极拓展与国内外研究机构的战略合作关系,持续开展富有影响力的大型学术交流活动,持续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热点问题发出南开声音,为南开大学经济学一流学科建设贡献力量。
原文链接:https://xhpfmapi.xinhuaxmt.com/vh512/share/10460871?channel=wei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