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合作办学
超赞~你永远可以相信实践课堂的魅力!——记教育14期的难忘之行
发布时间:2024-12-31

为培养学生从识别“庐山”到鉴赏“庐山”的能力,让求知常在常新,将课堂基础知识运用到工作实际中去,提升解决教育现实问题的能力,培养教育情怀,提高专业素养,2024年12月6-8日,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国际交流办公室组织教育领导与管理专业14期的同学们来到华中科技大学及中国地质大学参访学习。

华中科技大学是全国顶尖的工科学府,校园拥有72%的绿化覆盖率,被誉为“森林大学”。同学们在自然与科技完美融合的华科课堂,完成了研究生阶段的最后一门课程:教育政策与法规。

课后,授课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实际情况进行提问,问题围绕课程主题展开,包括教育情怀、如何平衡教育学与法学的研究视角、实证与思辨研究方法的优劣选择等,现场气氛热烈。

在教育强国建设的大背景下,教育政策与法规仍处于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对教育法与教育法学的认识得到深化,获益匪浅

12月8日下午,师生共同走进中国地质大学校史馆及珠宝学院,探寻学校近百年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地质学家的科学精神。

通过讲解员的介绍,我院师生看到了著名爱国地质教育家袁复礼教授西北科考时期的科研手稿,著名岩石学家池际尚院士使用过的费氏台显微镜,中国矿物晶体结构与晶体化学学科创始人彭志忠教授实验用的测角仪和晶体模型,“全国最美教师”殷鸿福院士的奖杯与证书,著名地球化学家於崇文院士所写“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手稿,扎根青藏高原科考近30年的李德威教授临终所写的“开发固热能,中国能崛起”遗言……一件件珍贵的历史实物,一幅幅泛黄的老照片,一排排夺目的奖牌、奖杯,记录了学校72年走过的坎坷而又辉煌的历程,展示了中国高等地质教育发展史。

参观过程中,讲解员着重介绍学校成立初期,纷纷投入新中国地质事业发展的各位老师,北京地质学院(今为中国地质大学)在各位老师的支持下发展壮大。同学们认真聆听讲解,深切感受到老一辈教育家、学者们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以及一代代学子们追求理想、报效祖国的坚定信念。

在欢声笑语和满满的收获中,研究生阶段最后一门课程走向尾声,来自祖国各地的同学们心中有太多不舍,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作为教育工作者,他们立志在教育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持续学习、不断进步,在教育的征途上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