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3日,南开大学学科交叉重点项目“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京津冀区域创新”建设研讨会在八里台校区顺利召开。会议由项目负责人、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刘秉镰院长主持,来自辽宁大学、华侨大学、山东大学的四位校外专家以及项目组全体导师共同参会。

本次研讨会旨在落实南开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关于交叉项目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部署,围绕“打造学科交叉项目支持体系、创新项目制研究生培养模式和优化学科交叉良好生态”三大任务,进一步聚焦任务目标、提升培养方案、完善工作机制,推动前沿交叉学科建设。
南开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办公室陈贻斌副主任在致辞中介绍了南开大学前沿交叉学科建设的基本情况和项目设立的背景。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刘维林副院长详细汇报了“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京津冀区域创新”交叉研究项目的立项背景、研究目标、技术路径和预期成果,并介绍了京津冀协同交叉专项博士生的培养方案。该项目聚焦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京津冀区域创新问题,融合人工智能、公共管理、企业管理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突出问题导向和项目导向,旨在探索“项目牵引+博士培养+学科孵化”一体化的交叉研究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随后,校外专家分别从不同视角对项目进行点评与指导。辽宁大学林木西教授建议以“就业导向、质量保障”为原则,综合考虑交叉博士生招生的来源学科,突出交叉博士生的培养特色,以循序渐进为原则,逐步探索项目制交叉学科博士生的培养模式。华侨大学郭克莎教授建议进一步研究交叉与专业的关系,专业是交叉的前提,且有联系的专业才能交叉,交叉要聚焦,明确学科交叉、项目交叉和专业交叉之间的联系。山东大学杨蕙馨教授建议强化交叉学科博士生的导师团队作用,优化博士毕业成果的资格认证条件,提升团队人员的指导能力和合作能力。山东大学臧旭恒建议借鉴国际经验,科学合理设计课程体系,进一步突出交叉学科的特色,并避免博士生“上课时间过多、科研时间过少”的现象。
本次研讨会不仅深化了项目组对学科交叉研究重点项目的认识,也为后续前沿交叉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创新工作的思路。项目组将根据专家意见进一步优化学科交叉项目的实施思路与博士生培养方案,力争在前沿理论研究与现代化产业应用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推动京津冀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示范区贡献南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