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0日,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天津研究院重点咨询项目“天开高教科创园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启动会在南开大学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英泽,天津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方伟、园区规划与建设处处长周子扬、科长吴韡剑、科长蒙鑫,天津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双,天津市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王华峰,天津市经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娄振华,天津大学运营与供应链管理系主任刘伟华以及来自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天津研究院办公室副主任杨浩、项目主管张晓杉出席会议。会议由南开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部副部长孟德龙主持。

张英泽院士致欢迎辞。他表示,此次中国工程院与南开大学开展战略合作既是机遇更是使命。双方将携手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步伐,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创新智慧。他指出,项目团队在前期筹备阶段开展了大量调研评估与沟通协调工作,凝结着项目成员的辛勤汗水,承载着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与殷切期望。张英泽强调,本次合作将聚焦天开园发展核心问题,通过前沿探索形成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的研究,打造可推广样本,为解决天开园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重难点问题提供支持。

会上,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维林教授就项目的研究背景、主要研究内容、重点难点和技术路线、项目研究进度与预期成果已经研究团队等进行了详细汇报。

王双副院长指出,天开园建设项目意义重大,强调要聚焦天开园发展核心命题,既为园区提供创新思路与决策支撑,也为智库建设树立实践标杆。针对项目推进,她提出三大战略维度:一是天开园作为天津市发展龙头,要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迁移为课题主线。二是聚焦三大主要任务——打造新质生产力培育标杆,推动创新生态与产业优势深度融合,构建"有为政府引导+有效市场驱动"政策示范体系。三是天开园应充分发挥"五全"引领作用:全域辐射,强化对天津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全链协同,贯通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全景应用,打造多维度开放场景试验场;全生态构建,培育"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创新体系;全要素引领,打造京津冀科技创新策源地,全面彰显区域创新龙头地位。

王华峰院长提出,天开园经过近两年的建设发展,已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布局体系。未来要立足天津全域创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明确天开园的角色定位与功能布局。他指出,作为天津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天开园应着力打造策源地、创新生态、要素集聚三大核心功能,全面增强对区域创新发展的引领力、辐射力和带动力,为天津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提供强劲动能。

娄振华院长提出多项建议。她认为,天开园需突破政策瓶颈,借鉴国内先进园区经验,填补自身空白;应建立量化指标体系,明确发展定位;打造转移转化示范区,推动科技成果落地;凸显天津地域特色,聚焦优势产业集群;打造人才聚集地,吸引高端人才入驻;加强初创企业孵化,培育创新力量;同时,明确园区功能布局与未来发展空间规划,细化各区域发展功能,助力天开园高质量发展。

天津大学运营与供应链管理系主任刘伟华教授强调,科技创新与产业规划紧密相连,需把握两者关系,坚持长期主义、生态理念和供应链协同三大原则。他提出要梳理国内典型科教园区的发展态势与格局,分析其发展基础与未来趋势,同时关注营商环境,完善配套措施。在政策制定上,应从供应链协同上下游配套角度出发,结合企业调研,切实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

天津市科技局副局长方伟指出,天开园作为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平台,已取得初步成绩,目前正处于从生长期迈向快速成长期的关键节点。他强调要把握好几组重要关系:一是吸收借鉴与立足本我的关系,既要学习先进经验,又要突出自身特色;二是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关系,短期要做强现有优势,中长期则聚焦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科创园区与经济园区的关系,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同时,要将天开园的小园区发展与国家政策大背景紧密结合,助力其在新阶段实现更大突破。

最后,刘秉镰院长在总结中指出,天开园应致力于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引擎,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推动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他希望项目团队能够立足长远,把握机遇,推动天开园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区域经济增长注入强大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