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由南开大学、天津市社科联、国家区域重大战略高校智库联盟主办,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院、天津城市经济学会承办的“中国式现代化与城市建设研讨会”举行。本次会议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以“中国式现代化与城市建设“为主题,旨在进一步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凝聚优秀专家学者力量,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牢牢抓好城市这个“火车头”,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天津市社科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袁世军,南开大学校长助理张伯伟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研讨会还得到天津社会科学院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中心以及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城市经济专委会的支持,近百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袁世军指出,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一是要突出人民性的价值导向。城市建设要以人民为发展为中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于美好生活需求,动员广大市民共同建设好自己的家园;二是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现代化和之前的现代化,是中国人民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逐渐丰富的,提出全市社科界要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工作不断走向深入。
张伯伟指出,“十四五”时期是天津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时期。面对新环境与新格局,天津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迫切需要探索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解决方案与发展路径;要充分发挥高校支撑和服务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在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彰显担当作为,贡献南开力量。
开幕式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侯永志作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式城镇化”主旨发言,从中国式城镇化的五大特色切入,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的新选择。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和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的赵燕青教授以“轴线与节点:分工经济的空间识别”为主题,从理论层面阐释分工经济带来的空间特征,解读了区域经济分工的若干效应。天津市城市规划学会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沈锐作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天津空间规划转型”的主旨发言,提出在资源紧约束下天津空间规划的应对策略和高质量发展的产业规划。
会议还设置了圆桌论坛,天津经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琦、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双、南开大学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院秘书长张贵、南开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主任周密分别就天津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天津新消费模式、城市生态位、一刻钟便利服务圈等议题等进行了深入研讨。
天津市城市经济学会会长、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刘秉镰,天津市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李兰冰,天津市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江曼琦分别主持了会议。
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自1998年成立以来,一直秉持着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问题整合校内外理论资源为之服务的定位,近年来紧紧围绕数字经济发展、产业体系现代化、京津冀协同等国家重大战略,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尤其是近期针对当前数字经济条件下的产业变革和区域发展等重大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理论探索,积极打造国际一流的产业、区域和物流理论创新高地和高度国际化的政策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