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 叶晓楠 高博扬)2017年4月1日,河北雄安新区横空出世。
这一天,距离1980年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的成立,过去了37年。
10余天来,关于雄安新区的消息持续刷屏,因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新区,河北雄安新区的设立,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新示范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重大决定部署,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本身,即是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促进协同发展的必然产物。
近日,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副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对媒体分析认为,雄安新区的设立是新时期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中国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调整的重大部署,是城乡协同发展模式的重要探索,是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探索实践,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示范。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近日指出,北京市目前面临交通拥堵、房价高涨、资源超负荷等大城市病,其深层次原因是承载了过多的非首都功能。规划建设雄安新区,重点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可以有效缓解北京大城市病,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北京新的两翼。
“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将在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的布局和调整优化京津冀空间结构中起到关键作用。通过建设雄安新区,将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新模式。”邬贺铨说。
河北省委书记赵克志认为,对河北来说,规划建设雄安新区形成了河北的两翼,一翼是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推进张北地区建设,另一翼是雄安新区,带动冀中南乃至整个河北的发展,这将有力地提升河北的产业层次、创新能力、公共服务水平,推动河北省走出一条加快转型、绿色发展、跨越提升的新路。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刘秉镰看来,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京津冀城市群的空间结构为“一核、双城、三轴、四区”。雄安新区处于京保石发展轴的核心位置,其建设对于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打造全国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加快构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
“在北京—保定—石家庄这条轴带上绘制起雄安新区的蓝图,世界级城市群的形象和进度呼之欲出。”刘秉镰说。
“目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处在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雄安新城的定位很明确,即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南开大学区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兰冰教授对本报分析说,“这4个定位完全反映了国家对于雄安新区未来发展的期待,雄安新区将是优化城市群空间结构、推进机制体制创新、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一次伟大实践。”
在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同时,建设雄安新区也有利于加快补齐区域发展短板,提升河北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培育形成新的区域增长极。李兰冰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从提出到现在已经3年有余,顶层设计整体上已经完成。雄安新区的建设为京津冀地区缩小地区落差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实际上,这种补齐,有利于三地之间的协同和协调发展,这是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所必须的。”
创新发展思路的新篇章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进一步促进改革开放,多个国家级新区相继落地。雄安新区时间最新,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由此可见,雄安新区的意义早已远超一个区域发展,被寄予了历史的重托。
“此前,深圳和上海都已明确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城市,雄安的定位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建立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打造创新要素的集聚高地。因此,虽然具体路径可能各有特色,但创新驱动发展将是共同特点。”李兰冰分析说。
邬贺铨指出,雄安新区的建设目标雄伟、前景美好,但雄安新区的建设与当年的深圳特区和浦东新区所处的区域和历史条件不同。雄安新区建设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任务艰巨,要保持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稳扎稳打、久久为功。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手棋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与无序的分散承载相比,集中承载能够更有效配置资源并实现内涵集约发展。雄安新区地处京津保腹地,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畅、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邬贺铨说。
“雄安新区地理区位和生态环境优越,发展起点高、创业条件好,具有宜居、宜业、宜游的综合优势,将成为空间布局合理的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的重要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所长陆化普指出,雄安新区是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载地,也是具有综合城市功能的现代化新城,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发动机”之一。这是由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的功能定位决定的,是由解决“现代城市病”的城市发展目标决定的,是由创新发展理念决定的。
河北省社科院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陈璐指出,雄安新区的规划重点是建设绿色智慧新城,而且必须是国际一流的绿色、现代、智慧城市。雄安新区在一片开发强度低的空地上建设新区,没有历史包袱,这是它的优势。
“雄安新区最大的优势是区位条件好,现有开发程度较低。”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克昌说,随着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雄安新区建设中也要克服已有的路径依赖和经验的僵化与惰性。相比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雄安新区肩负着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和解决大城市病问题的责任,也被赋予了探寻走出“深水区”的使命。
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高地
面对全新的发展机遇,雄安新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肩负新的历史任务,其改革创新,将是全方位的。
刘秉镰认为,从发展路径到管理模式,雄安新区都要走出一条新路。“雄安新区的成立,不是为了疏解北京的落后产能,而是把创新驱动作为新区发展的根本动力,引导创新要素向新区聚集。”
刘秉镰分析,北京是全国的科技和创新中心,但是目前北京向河北省和天津市转移的科技资源并不算多。雄安新区未来将成为北京高新技术转移的新载体,一批具有高新技术性质的非首都功能将有序转移,高端科技资源、优质教育资源等会向这里集聚,新区将成为一个科技转化高地,从而带动整个周边地区,加速京津冀城市群快速接近世界级城市群。
创新的发展路径和管理模式,将是雄安新区发展的必经之路。
李兰冰表示:“雄安新区的首要任务是吸引创新资源,其中可能涉及到雄安新区怎样和京津两地来协调发展。目前,北京的科技成果在京津冀地区的转化率不高。雄安作为新的支点将致力于打造承接创新资源的新载体。在此过程中,还应注意创新和产业的对接关系,创新和研发转化要具有紧密的关联度,才能够既提高创新效率,又加大创新对于区域发展的拉动力和贡献度。”
邬贺铨认为,雄安新区在现有产业基础上,肯定会按照中央的定位,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同时,还要建成高端高新产业集群地、创新要素资源集聚地、扩大开放新高地和对外合作新平台,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此外,在城市治理模式方面的创新,也受到关注。
“雄安新区是一个站在历史新起点、发展新基础上的新区,其规划应当注重时代的先进性,体现新时期的规划理念,体现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对城市发展建设的新要求。”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说,雄安新区的空间布局形式要为探索人口与经济密集地区的优化开发模式作出示范。要摈弃形式主义的布局手法,采用组团式布局方案;要摈弃单纯功能布局和宽马路、大广场,采用多功能混合、密路网、小街区的宜人生活空间组织。要从城市布局上防止“摊大饼”,克服大城市病,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冲击,提高新区发展的灵活度、应变性。
谢克昌院士建议,新区建设下一步应立足已有生态环境基础相对优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造绿色、森林、智慧、水城一体的新区。优先加强生态建设,严格区域环境保护,划定生态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市开发边界,加强耕地保护,加大造林和湿地恢复力度,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