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服务国家需求,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我校于3月26日举办了“新时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与制造强国建设”高端论坛。此次论坛由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和经济学院主办,产业经济研究所承办,企业研究中心、交通经济研究所、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工业发展专业委员会和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协办。论坛邀请了中国社科院、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天津市工信局等科研院所和政府机构的知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数字经济条件下的产业发展新特征,共同交流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共谋共商建设制造强国的新任务、新思路。本次论坛采用现场与线上两种方式进行,共有200余人参会。
开幕式由经济学院院长盛斌教授主持,南开大学副校长陈军教授致欢迎辞。陈军教授指出,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从根本上决定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十四五”规划把发展实体经济、加快推进制造强国战略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我国如今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但大而不强、全而不优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后疫情时代我国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所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面临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主旨发言阶段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牛志伟教授和南开大学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庞瑞芝教授主持。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教授做了关于新发展格局构建的工业化理论逻辑的主旨发言,指出基于工业化阶段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进入到新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是与现代化新阶段相适应的工业化路径;基于工业化模式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中国基于自身资源禀赋和发展路径而探索的,以自立自强为本质特征的,突破核心技术“依附性”具有“替代性”的一种工业化模式;基于工业化动力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种围绕着经济循环畅通无阻、充分利用大国经济优势的工业化战略。应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来实现技术的关键核心依附性突破,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教授认为稳定和提升“制造业占比+生产性服务业占比”更有利于制造业创新和技术进步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系主任芮明杰教授提出“新制造”的本质是以互联网为支撑的智能化大规模定制生产方式,应对制造业进行大规模的转型升级,才有可能迅速的赶上制造业强国。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李海舰研究员剖析了商业生态系统与母子公司体制的不同之处,总结了企业形态重构的三大特点和企业重构后的融合特征。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戚聿东教授提出工业互联网通过利用产业模块化优化产业结构,利用专利池推动产学研结合促进突破式创新,应用智能设备实现安全高效率生产三大机制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研究室杨冬梅主任介绍了天津制造业立市的背景、问题以及十四五期间建设制造强市的思路。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白雪洁教授重点解析了如何通过生产性服务业专精化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杜传忠教授分析了制造业智能化过程中存在的盲目发展现象,提出应明确制造业发展目标导向,端正认知,夯实发展技术有序推进。
南开大学原校长、我院首任院长侯自新教授总结了几位专家的发言并结合时代变局、数字革命和生态挑战等问题发表了独特的见解。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刘秉镰教授主持闭幕式并致辞,他提出聚焦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是产业经济学者肩负的使命,号召与会专家持续关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问题,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愿意为大家提供这样的交流平台,通过理论界和实践部门的共同努力早日实现制造强国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