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云新闻讯:5月17日,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向广度深度拓展”研讨会在津召开。开幕式后的专家发言环节,南开大学战略发展部部长李兰冰围绕天津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共赢路径展开讨论。
李兰冰指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面临新变革,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区域生产组织面临由融入全球价值链为主转向依托国内需求构建国内价值链的深刻影响,区域生产要素面临从“传统要素”到“新兴要素”的颠覆变革,区域发展目标面临从“追赶”到“引领”的跃迁升级,区域空间格局面临从“点式”到“网状”的拓展延伸。
结合详实的数据和图片研究资料,李兰冰现场解读了大数据视角下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在一组对比图和折线图中,与会人员跟随李兰冰的思路,窥见了三地的发展成效。夜晚灯光亮度和分布,直接反映着当地的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幻灯片中2014年和2023年京津冀夜间灯光图,直观地展现出近十年间京津冀地区发展的显著变化。
“我们从图中可以看到,京津两地的光亮强度有着明显提升,河北省也出现了新的光点。”李兰冰介绍说,由此可见,网络化星云状的城市群空间结构逐渐形成,然而横向对比,与全国总体情况相比优势并不突出。
而后,李兰冰依据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比、新注册企业数量变化、战略新兴专利占比等大数据,深入剖析区域协同在人口聚集力、经济发展活力等方面的优势与短板。在报告中,李兰冰还罗列出京津冀地区与长三角、粤港澳地区政策的高频词汇,从政策视角解读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
李兰冰指出,若在世界级城市群视域下,高能级增长极与合作共赢机制是必要条件。拿天津来说的话,应从三个层级进行发力:一是联动京津冀,以协同共促共赢成长;二是临近联动北京,建强双城增长极;三是向内聚焦天津,强化自身引擎能效。
“以‘制造业立市’推进世界级城市群制造业发展高地建设。”“以京津同城化机制创新与都市连绵带建设牵引世界级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以港产城融合发展强化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对外开放平台建设。”……立足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背景下的天津发展现状和目标,李兰冰现场给出几点具体建议。
(津云新闻记者 白思婕 杨琳琳 摄影 蒲永河)
原文链接:https://www.app2020.tjyun.com/jyapp/cms_template/100/000/208/index.shtml?appId=1b8b3255-58d4-4ba7-b0f7-9d136547eb38&jsonUrl=https://static20.app2020.tjyun.com/jyapp/cms_mob/v200/cms_news/000/000/058/367/000000058367796_b530ecc7.json&resourcesUrl=https://static20.app2020.tjyun.com/jyappv300/cms_mob/v200/cms_oth/chan.json&jy_uid=310967672&newsId=058367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