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与社会服务
天津日报:改革发力,下好城乡融合发展“一盘棋”
发布时间:2024-08-21

《天津日报》2024年08月21日 星期三 第09版评论

对话人:

张 贵 南开大学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院秘书长、教授

李 娜 本报评论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改革发力,下好城乡融合发展“一盘棋”,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现实需要,也是现代化建设的题中之义。

李娜:蓟州区官庄镇西大佛塔村依山而居,几年前还满是“荒”着的老房子和宅基地。挂牌流转,引入社会资本统一规划、建设,打造独院民宿、发展乡村旅游,让“沉睡”资产变成了富民产业,一个小村庄的巨变,正是城乡融合发展结出的硕果。

张贵:是这样。闲置宅基地、闲置住宅是农村重要的存量资源,通过流转、入股等形式探索有效盘活路径,可以大大拓宽农民获得收益的渠道,也为城市资源下乡、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打开了新的空间。城乡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在城和乡的关系中,更加强调“双向”的概念,也就是说,要进一步打破农村资源单向流出的格局,促进更多要素向乡村流动。事实上,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城市与乡村实现深度融合的条件更加充分,像交通上的互联互通,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乡村独特人文、生态资源价值的挖掘等,都让乡村更具魅力。完善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为这样的“流动”打通堵点卡点、拓宽渠道,就显得尤为关键。

李娜:刚刚您提到城乡要素流动问题,要素高效合理流动是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基本前提,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天津正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其中无论是推动农业“接二连三”,拓展农业多种功能,还是聚焦盘活存量,为乡村资源资产导入新产业,都需要夯实这个基础。对此,您怎么看?

张贵:作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现代都市型农业兼具高品质产品供给和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体验田园生活、康养休闲等多种需求的特质,是一种追求高效益、高附加值,以新技术、新理念等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模式。这个暑假,东丽区华明街道赤土村的空间森林·亲子部落很热闹,当地依托丰富的林地资源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得有声有色。而在武清区,数字化鱼菜共生、净菜加工等项目则在加紧建设中。这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拔节生长,正是借助新的资本、技术等要素的进入,依托经营模式、理念的创新。现代都市型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单纯靠乡村自身力量很难实现,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都需要跳出乡村看乡村,在城乡融合、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中寻找更多机遇和可能。

李娜:全会提出,推动形成超大特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新体系。数字赋能城乡治理一体化,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课题。

张贵:数字技术广泛深入的应用,正在改变传统治理路径。在天津,“津治通”平台打造“基层治理一张网”,建立起了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联通体系;借助数字技术赋能,开展远程教育、线上诊疗等,也让更多城市公共资源下沉,更好服务乡村。技术的进步提升了我们认识城市这一复杂系统的能力,也为进一步提高城市治理效能、提升城乡治理一体化水平带来更多可能性。城乡一体化设计、一并推进,依托数字化技术和数字化社会建设,打造新型智慧城乡治理模式,是一种趋势。

李娜:城乡融合,说到底是人的融合。振兴乡村产业、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等,新农人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如何给新农人创造更广阔的舞台,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必须做好的一件事。

张贵:乡村具有城市没有的特色资源,而这些资源价值的释放,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基于发展理念、模式、业态等的转变,需要建立在人力资本开放的基础上。很多新农人从城市返乡,懂技术、会经营、理念新、思维开阔,让他们成为乡村振兴的领跑人,关键在于为其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在乡村有归属感、有发展。譬如有的地方为新农人返乡创业,提供必要的税费减免、创业贷款担保等政策支持,有的地方则根据产业发展精准引才,让人才与产业良性互动。引也好,育也好,用实实在在的支持,助力新农人在乡村扎根出彩,当他们创新创造的积极性、主动性被充分释放,将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生力军。

原文链接:http://epaper.tianjinwe.com/tjrb/html/2024-08/21/content_143094_11933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