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与社会服务
天津日报:抓住“现代化”做好产业链文章
发布时间:2023-12-06

20231206日 星期三 《天津日报》 第09版:评论


对话人:

杜传忠 南开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张玥 孙一琳 本报评论员

产业链现代化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

张玥 孙一琳:前三季度,我市12条重点产业链在链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4.0%,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0.5%,产业链对制造业的带动作用可见一斑。而不断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能让这种带动作用更加突出。

杜传忠:是的。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特点是创新性更强。链上的企业,可以在知识、技术、要素上进行共享、互补,形成大量科技、生产组织和经营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带动上下游协同联动。产业链现代化还具有延展性。产业链发展越来越注重跨产业的融合,不断扩展产业的“图谱”。比如天津正在打造的车联网产业链,如果只是造汽车,它的产业链条长度是有限的,技术突破也容易遇到瓶颈,但把汽车与数字产业、网络产业融合在一起,就催生出了无人驾驶、智能交通系统等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这样的融合越多,产业链条就越长,产业门类也会越丰富,进而结成更紧密的产业网络,这就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形成锻造了强健的筋骨。

张玥 孙一琳: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提到产业链现代化,就不能不提产业基础高级化。天津推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把产业基础高级化作为一个发力点和突破口。这需要研发与制造的联动,也是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路径。

杜传忠:产业基础高级化是指产业基础能力不断提升、产业基础结构不断优化的过程,它是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基础和前提。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技术,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生产芯片那样的核心部件、攻关光刻机等“卡脖子”技术,都是具体实践路径。对天津来说,注重产业链布局的同时,也需要进一步把基础研究、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等作为科技创新的重点。我们致力于天开高教科创园、海河实验室等创新平台的建设,正是为了强化这一点。产业链需要什么样的技术支撑,创新的资源就向哪里配置,一旦促成引领性、颠覆性技术出现,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就会实现层级跃升。

张玥 孙一琳:石化产业链向绿色化发展,颠覆了人们对“化工生产=污染”的传统认知;信创产业为智能化发展提供了“高配”……我市12条重点产业链,有传统产业链的升级,有新兴产业链的打造。从中能够看出,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不只是建链、成链,还要和补链、延链、升链统一起来,本质是不断优化升级。

杜传忠:没错。研究经济的人常说: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产业链也是如此,有的在最初成链时以生产制造为主,但通过补链、延链、升链,向制定标准、研发设计、品牌服务这些高附加值环节延伸,使产业链从低端迈向中高端。这时候,产业链拥有的就不只是竞争力,还有话语权和资源配置的主导权,产业链现代化的成色就更足。这种趋向在天津的重点产业链发展中逐渐显现。其中,抓住“链主”企业尤为关键,它对于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生产标准的制定等,都具有很强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就像天津与联想合作,建成联想(天津)智慧创新服务产业园,目的不只是引入联想一个企业,而是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到来,推动产业成龙配套,形成全产业链创新的局面。

张玥 孙一琳:有人说,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一个路径,是追求“链链不舍”,除了从产业链本身着手发力,还要向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借力,实现四链深度融合。您认为这种融合的关键是什么?

杜传忠:深度融合需要在“同”字上做文章,几个链条要同向、同频发展,形成结构性匹配。以产业链与人才链的融合为例,产业链向中高端发展,人才链就要储备更多中高端人才,使人才结构更好匹配、适应产业链的升级要求。近日发布的《天津市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开发目录》,是将12条重点产业链中的重点企业作为分析对象后梳理得出的,这就对人才链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强调四链融合的目的,是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让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更精准地为产业链升级服务,最大限度地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原文链接:http://epaper.tianjinwe.com/tjrb/html/2023-12/06/content_143094_798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