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与社会服务
中国社会科学网:第四届中国区域经济学者论坛在南开大学举行
发布时间:2023-04-17



2023-04-15    作者:刘越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刘越)4月9日,“第四届中国区域经济学者论坛”在南开大学举行。会议由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和《经济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的。本次论坛既汇集了我国高校科研院所区域经济学的学科带头人,也吸引了诸多崭露头角的杰出中青年学者,为中国区域经济学领域的优秀成果与前沿研究提供了最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东南大学、兰州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暨南大学等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200多人参加了会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院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杨开忠以“中国‘增长奇迹’的空间经济因素”为题作主旨报告。他首先指出,从空间经济视角系统阐释中国经济增长奇迹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经济增长的过去辉煌成就,而且对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起着关键的理论指导作用。其次,他认为世界银行提出的密度、距离、分割“3D”分析框架忽视了空间异质性,而无论从空间经济学理论还是中国经济地理特征事实来看,异质性都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空间因素,为此他构建了密度、距离、分割、空间异质性“4D”分析框架来系统阐释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然后,在这一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他构建了两市场、两部门、多区域的一般均衡模型,进而量化模拟评估了密度、距离、分割、空间异质性等空间因素构成的“4D”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4D”空间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4%,其中密度、分割和异质性的贡献均在20%以上。最后,他从重塑空间格局视角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展望和预测,认为提高密度、缩短距离、降低分割、善用空间异质性是新时代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政策方向。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城乡发展一体化智库常务副理事长魏后凯以“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转型与政策重构”为题作主旨报告。首先,他系统回顾了新世纪以来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如区域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区域经济增长趋于收敛、区域相对差距逐步缩小、资源空间配置更加均衡、区域一体化快速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日益完善等。其次,他认为区域发展不协调问题仍然突出,如区域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南北差距问题日益凸显、区域内部分化现象值得注意、欠发达地区内生能力不足、农村地区差距尤为明显等。然后,他指出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中国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着战略转型,既要将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作为主基调,又要寻求面向全域共富的战略新举措,还要加大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统筹力度。最后,他认为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现有政策面临着诸多困境,如缺乏统一规范的政策架构、政策实施的地域单元类型不一等,因此应开展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重构,具体包括建立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体系、研究制定欠发达地区发展政策、提高区域政策的精细化程度等。

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院院长刘秉镰以“新格局下的区域经济学使命”为题作主旨报告。他首先从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出发,强调城乡与区域协调发展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基础,指出区域经济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进而引出区域经济学术研究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其次,他从中国式现代化视角出发指出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如实现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亟须夯实、有收入支撑的消费需求亟待扩大、区域协调发展有待深入实施、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继续推进、传统的城市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亟待加快推进等。最后,他强调了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区域经济学的使命与任务。具体包括: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大学与国家—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从学科建设的指标导向来看中国大学建设的核心任务;新发展格局下区域经济学的使命是实现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阐释和科学引导;基于关键词共现图谱和突现词强度的区域经济学研究热点问题、期刊引领的中国特色经济学理论体系构建以及区域经济研究的十大趋势;人才需求和供给匹配视角下的区域经济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特别强调大数据分析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新技术对教学和研究的颠覆性影响以及知识体系更新与学科融合的重要性。

本次论坛的顺利召开是新时期南开大学区域经济学科向更高层次迈进的一次尝试,引领了中国区域经济学的学术方向,吸引了区域经济学领域众多优秀学者的加入,为中国区域经济学理论完善发展提供了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是南开大学区域经济学科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南开大学区域经济学科将秉承“知中国,服务中国”的优良传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致力于追踪最新学术前沿,服务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力争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为中国区域经济学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原文链接:http://www.cssn.cn/jjx/jjs_xszx/202304/t20230415_562019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