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与社会服务
刘秉镰:将互联网打造成为抢占国际竞争主动权和制高点的战略基石
发布时间:2016-11-03

“互联网+”为中国迈向世界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历史上的三次技术和产业革命使美国、日本、欧洲成为全球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互联网+”作为人类社会最伟大最深刻的一次技术和产业革命,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抢占发展先机的重要抓手。能否在这一轮新技术革命中抢占先机,实现弯道超车,对于中国一系列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国家互联网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充分重视互联网的作用,提升互联网的战略地位,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利用互联网引领和再造传统产业、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将互联网打造成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创新要素,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基础设施,提升国家软实力、抢占网络空间制网权的战略基石。

      (一)将互联网定位为国家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把握主动权和抢占制高点的战略基石

 中国是快速发展中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互联网革命对于步入经济增长“新常态”的中国而言,不仅将带来产业和业态的深度调整,同时也是社会转型和国家治理的重要驱动力。互联网革命是中国由大国迈向强国的难得历史契机,也是展现国际地位和参与国际秩序重构的关键手段。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互联网用户规模,互联网用户6.7亿,而普及率仅为48.8%,还远低于美国、欧洲、韩国等国家,互联网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这为中国在全球互联网体系中发挥引领作用提供了扎实的用户基础。同时中国的互联网产业也已开始引领世界,以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为代表的一批互联网企业跻身全球互联网行业市值前列,并正在成为行业的标杆和规则标准的制定者,基于互联网的渗透、融合所带来的产业生态与社会治理的变革也在迅速推进。这些都为中国利用互联网革命实现“弯道超车”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为了在这一轮互联网革命中抢占先机,必须率先从国家战略高度赋予互联网的全新定位,将其作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创新要素、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基础设施和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基石。在此基础上,对基于传统产业形态下由工业革命所形成的经济与社会的管理方式、管理手段和管理流程进行全面变革。同时加快推进互联网革命的理论研究,在“互联网+”的实践成果梳理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发挥智库作用,推进产学研合作,通过理论来引领指导实践,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并引领世界潮流的互联网环境下经济社会发展新路径。

      (二)将互联网打造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最重要基础设施平台

发展“互联网+”,首先必须夯实网络设施基础,实现城乡全覆盖,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建设泛在、高速、安全、稳定的下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和提升以4G、5G为代表的高速移动互联网,实现互联网的泛在化、移动化、智能化。其次,高度重视互联网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加大对集成电路、高端通用芯片、基础软件等核心关键技术研发的支持,掌握核心技术专利的国际话语权,引领国际标准的制定。争取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上取得突破。第三,在平台软件、大数据开发、新一代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领域加快研发与示范推广,依托中国的用户规模优势和制造业大国优势为关键技术创新提供市场和要素支持。将“互联网+”与“中国制造202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面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等国家战略相结合,使互联网成为未来国家和社会发展基本的公共基础设施,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力,成为创新驱动的基础平台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基石。

  (三)推动“互联网+产业”融合创新,引领中国传统产业变革

 通过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传统产业创新和发展,改变原有落后的生产组织方式和经营模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的产业业态。要在加快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注重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和云平台建设,将互联网技术和思维融入到传统服务业、制造业和农业当中,多措并举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在服务领域大力发展互联网平台经济,助推网络广告、网络购物、网络游戏、在线打车、远程教育、智慧医疗、智能养老等新兴服务业发展。政府部门要通过培育平台型企业、鼓励企业建立开放式平台、建设大型(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等形式构建“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产业生态圈。在制造领域,将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作为“互联网+”产业战略的重点,未来要重点发展物联网、3D打印、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推进智能工厂建设,提高生产智能化水平,要通过三网融合(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和4C融合(计算机、通讯、消费电子、内容)引领企业开发互联网家电、可穿戴设备等智能新产品。在农业领域,依托互联网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要继续加大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物联网、农业云服务、大数据分析的发展,从而将互联网融入农业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管理当中,降低流通成本,提高实现农业管理可视化、农业生产精准化和管理决策智能化。

     (四)使互联网成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阵地,为创新驱动提供基础平台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创新成为中国新一轮发展的基点。而互联网是驱动经济创新发展的最重要平台。Airbnb创始人布莱恩·切斯基(Brian Chesky)认为,互联网是最大的“创新公地”,中小互联网企业如果敢于创新,那么它就成功了一半。阿里巴巴、京东、小米依托互联网平台建立了自身的产业生态系统,开发出手机支付、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O2O等新技术、新产品。腾讯依托互联网平台的“快速迭代式”创新模式,基于客户体验开展设计、生产和研发,并依托开放接口和平台开发新产品、新模式。这些都表明互联网具备推动创新驱动的有利土壤和条件。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信息通信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依托互联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结合“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大力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电子商务,利用互联网将创新资源汇聚到一起,打造创新的生态系统,为企业、创客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使创新驱动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持续动力。

     (五)利用“互联网+”推进政府转型,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社会治理方面,我国当前仍以单向一元的政府管理为主,主要信息渠道依然是传统媒体,电子政务刚刚起步,互联网新媒体信息渠道仍不够规范。以电子政务为例,根据《2014中国城市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调查报告》,2014年全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EGDI)平均值仅为53分,超过70分的仅有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福州和青岛。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要依托互联网实现治理主体多元化和治理方式民主化、法制化,发挥互联网的技术和平台优势,达到有效整合国家资源、协调各方行为、解决复杂问题的目的。首先,基于互联网革命重新认识原有的政府管理理念与范式。互联网的出现和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政治文明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互联网对社会的变革是无法阻挡的,必然将人类的社会政治活动推向更加开放的时代。政府和国家公共权力机构的运行思维需要打破以往国家主导、单向权力的一元统治结构。其次,在行动上接受互联网监督。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社会治理主体的多元化,这是符合政治文明发展的客观要求的,也是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特征之一。通过加大政务数据开放度,不仅能够弥补线下社会治理渠道单一的缺陷,而且有利于发挥互联网对政府治理的监督作用,提高民主治理程度和社会和谐度。再次,在政务管理上倾力打造电子政府。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新技术,建立公众微信、行政审批等智慧服务平台,开展大数据分析,再造决策和管理模式,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最后,在机制改革上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推进社会治理机制改革和创新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我国的社会治理和公共政策还存在条块分割、短期行为、部门和地方保护主义等缺点,要依托“互联网+”时代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各地区、各部门治理主体的对话、沟通与协调,形成协同治理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