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与社会服务
刘秉镰:雄安要避免重蹈大城市“先拥堵后治理”的覆辙
发布时间:2017-10-30

      未来,从雄安坐高铁,四十分钟能到北京二环吗?地铁都会进地下吗?雄安不会再有堵车问题?地上跑的都是清洁能源汽车?雄安会不会告别加油站?作为肩负特殊使命的雄安新区,应该如何高起点地规划交通网络,为新区搭建好畅通的大动脉?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刘秉镰教授看来,应该回到中央设立雄安新区的初衷,来定位雄安新区的交通规划。

  “中央为什么建雄安新区?不仅是疏解非首都功能。” 刘秉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按照城市经济的一般规律来说,大城市功能疏解不超过60公里,但中央选择了雄安,距离北京将近110公里,显然不仅是为了疏解非首都功能。

  “雄安新区是中央经济协同发展总体战略的一环,具体要干什么?2015年6月颁布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已经明确,要建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圈。” 刘秉镰说,目前全世界有6个世界级城市圈,在京津冀要建第7个世界级城市群,“围绕这样的目标,北京又要疏解非首都功能。中央选择雄安,未来就是一个新的城市。”

  从空间布局上看,雄安距离北京、天津110公里,也是京石轴线上的重要节点,地处京津冀三个最大城市的中心位置,刘秉镰对《中国新闻周刊》分析,从空间上看,要通过雄安新区把北京、天津、石家庄,进行更有效的衔接,“京津冀,原来是相对割裂的三个不同的行政区,关联性不强。”

  “建设雄安新区,是推进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的重要步骤。” 刘秉镰认为,应该从雄安的历史地位和空间位置来规划交通问题,雄安不仅要联通北京、天津、石家庄,未来还要实现自身发展,“我个人认为,从交通方面看,雄安的定位是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新枢纽。”

  基于这个定位,刘秉镰认为,雄安新区交通规划应该解决三个层面问题:第一,雄安作为未来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重要的枢纽城市,应该和世界建立连通性,提升和国际经济贸易网络的连接。要解决国际贸易的物流通道问题,既要通达“一带一路”的主通道,也要通达天津港这样的出海口。第二,雄安应该是新兴的创新之城、宜居之城、改革创新之城,作为未来的北方重镇,城市人口必然是以数百万级为单位,因此不仅要解决雄安和京津冀三个大都市的连接,还要解决其和全国主要城市的连通性。第三,区内交通,要解决高度繁荣的同时,聚集成本不能过大的问题,“又要高度发达,又不要过度拥挤。”

  在整个雄安的外部交通规划中,一个硬指标是,与北京、天津、石家庄达成半小时通勤圈。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依靠轨道交通。

  “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专家多次提出,中央也认可了这个观点,叫轨道上的京津冀。因为城市群的建设,一定是通过轨道来衔接。”刘秉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在多位参与规划的专家看来,雄安新区肩负了多重使命,不仅要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还要探索改革走出“深水区”的新模式,克服已有的路径依赖。在城市发展和交通方面,雄安也被赋予了为破解“大城市病”探路的责任。

  刘秉镰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中国几乎所有大城市,在发展中,都落下严重的“大城市病”——交通拥堵、雾霾锁城、房价居高不下,“雄安未来在城市治理方面要改革创新。”

  如何在新区既形成有序畅通的交通网络,又能避免交通拥堵,这成为雄安建设的一个挑战。

  “首先要有一个很好的总体规划,对城市进行定位,是旅游城市、行政城市,还是商贸城市?在城市特性上,要做一个谋划。总规下面,要解决城市布局问题,包括产业布局,人居布局,如果不安排好,就容易产生无谓的交通损失。”刘秉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雄安要避免重蹈大城市“先拥堵后治理”的覆辙。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闵杰

      来源:http://www.inewsweek.cn/news/cover/1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