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0日 10:3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黄亚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出,要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其中强调要加快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在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打破资源与环境的瓶颈约束,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资源融合,是构建现代经济体系、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
推动经济内涵式发展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在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白雪洁看来,生态经济体系是经济社会发展自然演进的过程与必然结果。随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需求会逐渐由外在压力转变为内生的动力。白雪洁认为,构建生态经济体系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锻造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实需要。“当前创新驱动与绿色发展是我国经济转型发展面临的两个关键性任务。只有依靠创新驱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才能够从根本上使我国经济摆脱对各类资源投入,尤其是对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投入的过度依赖。反过来,绿色发展本质上是源头减量化和末端轻量化的发展方式,而要实现这一发展方式,没有技术进步和创新驱动是不可想象的。”白雪洁解释道。同时,她也认为,构建生态经济体系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高资源消耗和以环境破坏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将剥夺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系副主任骆品亮教授表示,构建生态经济体系,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一,它体现了新发展理念。通过“生态化”实现产业的创新发展,通过“产业化”变现生态资源、实现价值增值。其二,它是消除我国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的战略举措。各地区根据各自的比较优势找准自己的定位,同时又根据动态竞争优势构建适合自身条件的区域生态经济体系,利用产业发展规律实现后发优势。其三,生态经济体系是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国家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互利共生
白雪洁谈到,产业生态化是对传统线性经济发展思维的一种全新突破。“在线性经济系统下的物质流动,生产者利用各种有形无形的资源生产出产品,消费者消费产品后将不具消费价值的废弃物置于自然界,自然界被排除在经济系统之外,似乎是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具有无限的承载力。但事实证明,自然界与所有的经济资源一样,具有稀缺性,具有承载力的极限。”白雪洁认为,产业生态化是将自然界纳入经济系统中形成的闭环,是以最少量最集约的资源索取,带来最小化最无害化环境负担的形式进行经济活动创造经济价值的系统。在产业生态化系统下,自然、经济与社会相互之间构成和谐互动的良性依存关系,达到自然、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生态产业化是将良好的生态资源视为高度稀缺的经济资源,保护性地予以开发利用,充分挖掘绿水青山的康体养生、文化旅游、精神愉悦的活动创造价值,在现代农业、休闲旅游、文化服务等领域以市场化经营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让人民群众守得住绿水青山,抓得住金山银山,并以金山银山来反哺绿水青山,实现生态资源的保值增值。
在白雪洁看来,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是一种以产业生态化为前提的因果循环累积关系。只有实现产业生态化,最小化的资源索取与最低化的环境负担,才能实现青山绿水,使其蕴藏更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进而促进生态产业化水平的提高,拓宽社会财富来源新渠道,为产业生态化奠定更坚实的基础。苏州大学东吴智库研究员、商学院教授夏永祥对此深表赞同,他谈到,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只有首先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培育后发优势,成为发展旅游等产业的宝贵资源,而只有发展产业,才能为人民群众提供致富道路,也才能为以后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夏永祥如是说。
政社企联动搭建
构建生态经济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企业三方联合参与,协同发力。白雪洁认为,首先需要全社会树立绿色发展观,真正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全社会的高度共识。其次,需要全方位的法律建设科学划定红线,并坚守生态红线。再者,要明晰市场机制在生态经济体系构建中的根本性地位。生态作为一种稀缺资源,有其价值评估和价格形成机制,环境污染作为一种负产出,也有与其产出属性相适应的付费机制,两者本质上都是市场机制的作用领域,必须也只有交由市场才能充分体现资源与环境的生态价值。此外,应充分发挥政府在生态经济体系构建中信息供给者的职能。资源环境生态相关信息作为一种公共产品面临的不对称程度更高。政府需要调查获取全面客观的资源环境生态信息,并予以广泛传播,为资源环境信息的供需双方搭建顺畅的沟通平台,提升生态交易效率。最后,构建覆盖生态经济体系全过程、多主体的生态教育网络。帮助消费者形成为生态环保买单的价值意识,使得企业提供的生态产品和服务与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支付能力更趋吻合,让生态消费成为社会生态文明的重要构成内容。
骆品亮则认为,生态经济体系的建设要着力解决三个关键问题:优化结构、发展路径与监管创新。首先要优化生态经济体系结构。各地区应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建立与自身基础条件相契合的产业体系,并从与周边地区形成错位互补发展的角度来选择合适的产业并进行产业链定位;而企业之间应形成稳定的分工与合作关系,在全球产业变革中布局生态链,抢占产业链的制高点。其次要制定清晰的发展路径。通过“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这两个轮子的联合作用来推动生态经济体系的发展。“产业生态化”的实施路径有三:一要淘汰低端落后产业,发展新兴产业。二要运用绿色技术、人工智能、互联网技术对传统工艺流程进行改造。三要建立工业园、金融街、产业新城等生态园载体,并根据循环经济的3R原则(减排、回收、再利用)进行产业布局,推进关联产业的融合发展。而“生态产业化”主要是通过两种途径实现,一是通过“散户+公司”的集中化经营降低成本,二是通过“开发+运营”的全产业链运营来重构产业链,进而控制产业链的高附加值环节。最后,加强对生态经济体系运行的监管创新。除了发挥主导企业对产业链的整合作用外,还需要有体制机制创新等顶层设计的引导和支撑。
夏永祥建议从七个方面进行着手,一是政府通过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对需要重点保护的生态功能区列为限制甚至禁止开发区域;二是将各种产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估纳入到产业政策当中,施行环境一票否决制,严禁国外高污染产业向国内转移;三是制定明确严格的废弃物排放标准;四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立法和执法;五是抓好生态旅游景区的环保工作,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谋取一时之利;六是要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妥善处理环境保护方和受益方的利益关系,通过转移支付和排污权交易等手段,弥补保护方的利益损失,调动整个社会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七是引导和推动整个社会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转变,提倡简单生活方式与绿色消费。
原文链接:http://www.cssn.cn/zx/bwyc/201811/t20181120_4778530_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