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与社会服务
山东网:“黄河流域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21-12-02

11月28日,由山东大学、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工业发展专业委员会主办,黄河国家战略研究院和山东省创新战略研究院承办的黄河国家战略研究主题峰会,“黄河流域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

  山东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秦维强,山东大学校长助理、省社科联副主席邢占军代表主办单位分别致辞。国家发改委原副秘书长、山东大学讲席教授范恒山,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山东省政府决策咨询特聘专家芮明杰发表主旨演讲。来自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中国社科院、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暨南大学、西北大学、河南大学、东北财经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重庆市社科院、天津市社科院、山东省委党校、山东省科协、山东省发改委、山东财经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齐鲁工业大学、济南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40多名学者在四个平行论坛发表演讲,1500多名专家学者和高校师生参加线上研讨。山东省高端智库人才入选者、省直相关部门领导和全省16个地市科协领导受邀参加会议。开幕式由黄河国家战略研究院副院长余东华教授主持。

会议主旨报告部分由南开大学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工业发展专委会主任委员杜传忠教授主持。范恒山教授以“以绿色低碳为本体,构建黄河流域特色优势产业体系”为题,就黄河流域生态地位重要性、经济高质量发展现状、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统筹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他指出,产业发展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全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应兼顾问题的一般性和特殊性,采取“整体把握、区别对待、一体联动、合理分工”的治理方式和“统一方向、适宜方式、有序开展”的发展模式,推动流域产业高质量发展。范恒山教授提出,黄河流域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重要路径包括:“以凸显地区比较优势,形成产业链协同为基本指向,统筹谋划产业布局”“做强实体经济,加快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坚持务实原则,科学谋划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

  芮明杰教授的主旨演讲题目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山东高质量融合发展新思路”。他分析了山东产业发展、地区发展和经济水平的非均衡性特征,系统剖析了发展困境等。芮明杰教授认为,应积极落地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文化、教育高质量融合发展。芮明杰教授提出,山东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具体举措与发展思路包括:“深化改革开放,融合发展先行”“创新生态建设,探索治理机制”“新旧动能转换,发展五新经济”“优化空间布局,促进城乡一体”等。

  会议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产业转型、创新发展、大江大河湾区治理、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机制等议题设置了四个平行论坛。

  平行论坛一聚焦“黄河流域工业转型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由《中国工业经济》编辑部主任王燕梅研究员主持,东北财经大学《财经问题研究》孙艳编辑担任点评嘉宾。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苗长虹教授以“深化黄河流域主体功能区划分,构建分区分级分类调控新体系”为题作主题演讲。他提出了分区分级分类的调控体系,从地市和县域视角进行了可视化分析。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贾若祥研究员作了题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主要进展”的报告。他认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成就十分明显,主要包括:坚持生态优先,共抓大保护取得新进展;坚持系统观念,协同大治理取得新突破;坚持人水和谐,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取得新提升;落实“双碳”目标,绿色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幸福黄河建设取得新收获。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资源与环境研究室主任杨丹辉研究员以“黄河流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方向与路径选择”为题发表了主题演讲。她从黄河战略的重大背景与深层意义出发,阐述了黄河流域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指出黄河流域产业高质量发展要牢牢把握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方向、协同推动产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重塑沿黄城市活力和竞争力。她结合山东和济南实际,提出了推动山东和济南产业高质量发展、落实黄河国家战略的相关政策建议。

南开大学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杜传忠教授以“数字经济条件下黄河流域工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探析”为题作学术报告。他简要介绍了黄河流域工业发展现状与问题,指出黄河流域工业转型升级面临“创新驱动发展能力相对不足、高素质制造业劳动力供给相对不足、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发展不足”等制约因素。他提出,推动黄河流域工业转型升级,必须推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等。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师博教授以“黄河流域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社会网络分析”为题报告了团队研究的学术成果。他认为,黄河流域城市经济网络密度较低,济南、西安、郑州等中心城市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黄河流域城市集群现象明显,核心城市分布于黄河流域“东西”轴向,形成“东强西弱”格局。

  平行论坛二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走在前”,由《山东大学学报》主编、编辑部主任魏建教授担任主持嘉宾,山东省委党校经济学部主任孔祥荣教授担任点评嘉宾。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规划处处长胡薄的主题报告题目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走在前:解读与落实”。他首先从国家战略角度阐述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介绍了山东省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路和实施方案。他指出,山东省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要在思想境界、政治站位、视野格局走在前,要在顶层设计、政策体系、推进体制上走在前,要在长久安澜、生态保护、绿色低碳上走在前,要在高水平开放、文化“两创”、协调联动上走在前。

  济南大学商学院党委书记葛金田教授以“黄河流域物流产业转型与高质量发展”为题作报告。他通过比较黄河流域三大中心城市物流业发展,阐明推动沿黄城市群协同发展,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高效协同”的城市群发展新格局的重要性,强调了济南、郑州、西安三大国家物流枢纽联动发展在构建沿黄“一字型”东西向大通道中的关键作用。葛金田教授还提出了黄河流域物流产业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和政策体系。

  山东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高福一研究员作题为“黄河流域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思考”的报告。他阐明了推动黄河流域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出了“着眼于文脉的系统梳理和高端提升,携手打造黄河文化保护展示体验长廊”“着眼于水脉山脉的自然天成和系统集成,携手打造独具魅力生态长廊”“着眼于品牌培育和机制创新,携手打造黄河文化旅游长廊”“着眼于平台搭建和渠道畅通,携手打造世界文明交流互鉴长廊”等重要发展路径。

  山东财经大学乡村研究院院长董长瑞教授以“用创新驱动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题作报告。他围绕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创新驱动的要点,从发展理念、发展规律、新发展格局、问题导向等角度阐述如何用创新驱动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他提出,创新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必须遵循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必须有利于形成发展新格局,必须坚持问题导向。

  山东省委党校社会与生态研究所副所长王金胜教授报告的题目为“从环保与高质量发展的辩证关系理解黄河国家战略”。他从黄河流域环保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辩证关系视角进行展开,阐述了生态学和经济学中对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二者辩证关系的理论思考。他强调,黄河流域要以高质量发展推动高质量生态保护。

  齐鲁工业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李海波研究员以“黄河国家战略下山东科技发展策略研究”为题作报告。他介绍了黄河国家战略的起源与内涵,通过对沿黄9省区的科技发展情况进行比较,提出应尽快推进力争黄河流域引领性火车头发展定位,围绕济南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龙头引领型”核心城市群,全力推进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成为建设中国黄河流域农业技术科学院核心要素。

  平行论坛三的主题为“大江大河湾区治理与高质量发展”,由重庆社会科学院《改革》编辑部主任罗重谱研究员主持,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编辑部副主任姜莱教授进行总结点评。东北财经大学企业组织与产业组织研究中心主任于左研究员作了题为“以竞争政策和规制政策促进黄河流域产业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报告。他深入分析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剖析了GDP考核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研究提出了促进产业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竞争政策和规制政策体系。

  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陶锋教授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高质量发展趋势与对策”为题作报告。他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基础条件,包括大湾区经济状况、大湾区产业结构现状、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现状等,系统研究了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困境,提出了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可行性建议。

  四川大学创意管理研究所所长杨永忠教授以“数智时代文化创新极的创意形成与品牌打造”为题作主旨报告。他深入分析了数智时代的创意管理的重大意义,提出了数智时代文化创新极的分析框架,建设性地提出了济南文化创新极的创意形式与品牌建设方案。

  山东师范大学环境与地理学院院长王成新教授以“黄河流域经济-社会-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为题作报告。他聚焦黄河流域的经济系统构建,重点围绕黄河流域区域产业结构、区域经济联系展开阐述;探讨了黄河流域的经济-社会-环境系统,重点分析了黄河流域社会文化、社会网络联系。在黄河流域的环境系统探讨方面,王成新教授重点提出了黄河流域绿色发展、大气污染治理的方向和路径。

  山东财经大学资源环境系主任张明志副教授作了题为“黄河流域低碳经济发展的两业融合助力”的学术报告。他认为黄河流域低碳经济发展的难点主要体现在总量高、整体减排压力大、中部地区作为产煤区减排难度高、碳排放转移现象和趋势明显等方面,指出两业融合是黄河流域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围绕上述问题,他提出了黄河流域“两业”融合试点中的低碳策略。

  平行论坛四聚焦“创新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由中国社科院工经所研究室主任李晓华研究员主持,山东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助理、经济系主任张伟教授担任点评人。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郑江淮教授以“创新驱动阶段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技术发现与技术集群假说”为题作报告。他从产品作为技术组合以及技术创新主体多元化视角出发,结合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各地区技术选择和创新能力合理化再配置展开机制分析,对区域经济发展从 “产品发现”阶段到“技术发现”阶段的演变进行了解释,提出了一个“技术发现”假说, 即区域技术互补实际上是各地区企业应对产品市场竞争压力不断扩大创新资源配置的地理范围。他认为,各地区创新要素在市场引导下共同进行“技术发现”,最大限度实现产品技术来源的地理多样化以及产品自身多样化创新,最终带来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北京交通大学创新研究所所长冯华教授以“完善创新创业与成果转化体系,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为题进行了学术报告。他提出,创新产业化和产业创新化是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两大路径;他通过对国际产业形势趋势进行分析,指出我国当前创新创业与成果转化体系发展现状。他提出,当前的重点任务在于建设多元主题融通的新型研发平台,努力建设全球领先的创新创业高地,构建深度参与创新创业和成果转化的资本服务体系,强化技术及创新能力转移转化等;在实现任务的同时要注重加强要素支撑保障,加强法律政策保障,健全组织体制保障等。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发展与改革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杰教授的主旨报告题目为“中国加快布局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障碍与对策”。他从科技资源配置、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及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等四个层次阐释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的含义、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突破问题以及基础研究投入不足问题。他提出,要把握“三位一体”的创新型国家体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自主可控和对外开放的关系、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关系以及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体系的关系。

  《天津社会科学》主编时世平研究员以“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为题进行主题演讲。他强调,黄河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作用在于,文化软实力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在新发展阶段,经济要高速发展,就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定文化自信。

 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白雪洁教授以“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我国科技政策变革逻辑与方向”为题作学术报告。她提出了我国选择科技自立自强的五个逻辑。她建议,将释放内循环优势的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作为技术创新模式转型方向。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孙涛教授作了题为“黄河流域国家高新区创新效率测算与比较研究”的学术报告。他采用改进的DEA方法测度各高新区的创新效率。孙涛教授提出,要通过引育高层次创新人才、优化各地区资源配置、加大制度创新和政策供给以及建立跨地区协调机制,从而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来源:山东大学新闻网

   网址:http://m.shandongnet.com.cn/jiaoyu/gdyx/33040.html